李世民出手,自然是馬到成功,但楊文乾的結局卻和李淵的希望有所偏差——李淵讓李世民“擒住”楊文乾,但在打鬥中,楊文乾受傷致死一命嗚呼了。
李世民剿滅了楊文乾便返回長安,按照李淵的承諾,太子將會被廢黜,秦王將會成為新的王朝繼承人,但事實上,在李世民離開長安前往慶州平叛的時候,長安宮城內的局勢已經有了變化。
李建成就算被囚禁,太子府中的人也不是木頭,他,們動用了自己一方所有的政治力量來勸說李淵改變主意。
而李淵呢,在冷靜下來之後,也發現了這件事情的不妥之處,開始懷疑這件事情是有人在暗中推手,而最大的嫌疑人,就是秦王。
旁觀事態發展全過程的李盛表示:在這件事情中,秦王府確實不清白,但是這太正常了啊!
從年前,太子一黨就開始多番為難,李世民又不是泥人,心裡怎麼可能沒點火氣?好不容易逮著太子昏頭犯錯,火上澆油是正常操作了。
搞政治爭皇位,又不是過家家,沒點手段,連下場都不夠籌碼,李盛看著有些後世的資料裡把二鳳描述成一朵小白花,一直被太子壓著打也不還手,一心想著讓皇父李淵做主,他看得簡直想笑。
拜托,那是李世民哎!二戰滅四國,在位期間把周邊揍了個遍,把各大氏族門閥壓得老老實實,一上位就把官員裁撤了一多半,各大世家連個不字都不敢有,一手開創貞觀盛世,這樣的人,你居然覺得他是個聖父?搞笑呢!
而在楊文乾謀反一事中,除了剛開始的盔甲私運是太子的意圖,後麵事情的走向就不受控製了,秦王府插了一手,李元吉也有攪混水的嫌疑。
“太子私運盔甲,意圖謀反”這個消息是在六月份的一個深夜傳到李淵耳邊的,彼時,他正在長安城外的仁智宮避暑,秦王、齊王跟隨,太子留守監國。
李建成就趁著這個當家做主的機會,在一個晚上秘密地把盔甲交給自己的親信爾朱煥和喬公山,讓他們趁著夜色送去慶州。
在唐朝,私運盔甲確實是等同謀逆,但李建成這次卻真的沒這個想法,他隻是想加強一下自己在地方的武裝力量以作防備。
但這個消息被李世民探知。
說起來,李世民的情報工作一直非常優秀,無論是在外打仗探聽敵情,還是回了長安監視太子,總能得到一些重要消息。
得知太子犯渾,秦王府眾人簡直想仰天大笑,這簡直就是太子親手遞上來的把柄!
但是,僅靠這件事,要扳倒太子,隻怕還差點分量。
漢武帝為戾太子劉據平反,說“子借父兵,家事而已”,難保李淵父愛爆棚也非要保下太子。
怎麼樣才能借著這件事把李建成釘死呢?秦王府的決定是擴大事態,宣稱太子謀反,這也不算胡說,按大唐律,私運盔甲就是謀反!
於是,就有了後麵的發展。
爾朱煥和喬公山“半路忽然”意識到這是謀反,然
後上了仁智宮向李淵告發太子;
李淵派遣宇文穎傳召楊文乾,“穎至慶州,以情告之,楊文乾遂舉兵反”,至於到底說了什麼,誰也不知道,而宇文穎,是李元吉的人;
這一連串的變故讓李淵始料未及,要知道,太子當了五六年的儲君,若真的謀反,可不是一件小事。情急之下,他對秦王承諾了太子位。
但後麵事情平息下來之後,李淵的腦子也清醒了,因此,在李世民回到長安後,李淵“唯責以兄弟不能相容,歸罪於中允王珪、左衛率韋挺及天策府兵曹杜淹,流放嵩州。”
一邊打了五十大板,太子仍是太子,秦王還是秦王。
李盛看著麵色不好的二鳳,低下頭蹭蹭他的手臂安慰他,被擼了一把頭毛。
秦王府中中眾人也頗為不樂,白忙一回,還折進去一個杜淹。
“就算是兩方博弈咱們摻和了一手,但太子私運鎧甲是事實啊,陛下竟然也不做處罰,輕描淡寫地就放過了!”尉遲敬德挺不忿的,一掌拍在桌子上。
他那手勁兒大,震得上麵的碟子都跳了兩下,旁邊趴著打瞌睡的李盛都被驚得抬起頭左右看。
“多思無用,陛下就沒想廢太子,陛下沒這個心,咱們再怎麼使勁兒也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