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 章(2 / 2)

王府還有幾位未出嫁的姑娘哥兒,以顧燁今日表現,隻要開春會試不出問題,將來前程肯定不錯。

如此,配不上王府嫡出的公子小姐,配庶出的還是可以。

可惜。

顧燁直接明確笑道,“學生家中已有夫郎,夫郎出身小薑氏族,學生能夠有今日成就,多虧夫郎督促,嶽父指導。”

他坦坦蕩蕩,毫不掩飾自己家世差,有靠嶽父吃軟飯的嫌疑。

明明白白告訴彆人,他對糟糠的看重情誼。

這樣既能打消彆人在婚事上的念頭,又能立一個坦蕩君子人設,讓人被婉拒也不會生氣。

果然。

榮親王妃聽聞他已經成親有些可惜,倒也沒有生氣,反而還很滿意他這番表現。

畢竟像當初劉大人那種,非要在親事上強逼的人,也不多。

其餘學子有覺得他傻的,竟拒絕了這一步登天的機會,區區小薑氏的哥兒,哪裡比得上親王府的公子小姐?

但不得不說,這種重情重義,大多數人還是佩服的。

尤其是嚴子謙名聲那麼差,顧燁與之交好後,來到這宴會受了白眼,也沒有遠離好友的態度,足以表明他重情品行,並不是假裝。

有才華,又重情義。

這種人是大家最喜歡結交的。

一時間,顧燁幾人身邊,再不像先前那般冷清,圍上來不少學子搭話。

就連馬曲嚴三人都沒那麼不被待見了。

在眾人看來,顧燁如此優秀的人,願意和馬曲嚴三人交好,說明三人肯定有什麼過人之處。

他們不應該用以前的眼光,和一些傳聞來斷定彆人才是。

這就是傳說中的“學霸效應”。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能和優秀者做朋友的,肯定也是優秀的人!

顧燁考慮到馬曲嚴三人是自己未來的哥夫姐夫,這會兒也抓住機會,幫他們洗洗名聲,免得自己兄姐以後成親被笑話。

於是。

馬曲嚴三人就張大嘴巴,一副“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在乾嘛”的表情,看著顧燁侃侃而談誇他們。

顧燁跟周圍的京城才俊們,胡扯不眨眼笑道:

“我們與嚴兄他們,是在書院認識的,嚴兄他們出身高門,脾性是強勢容易得罪了人些,當時在書院名聲不太好,但我與他們分到一個寢舍,朝夕相處後才發現,他們人其實很不錯……”

“嚴兄他們在讀書上沒什麼天賦,但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嚴兄他們在彆處造詣,也是令人佩服的。”

“比如說馬兄,就精通算學;曲兄,精通武藝;嚴兄……嚴兄精通民生。”

眾人震驚疑惑,“小郡王精通民生?”

開玩笑吧,金尊玉貴的霸道小郡王,怕是連五穀都分不清楚吧,還精通名生。

嚴子謙也懵逼又心虛:他啥時候精通民生,他咋自己都不知道?!

顧燁麵不改色道。

“嚴兄他們在岐山郡的時候,為了解百姓民生,親自下田種過地……”

“彆人都以為他們平時逃課,是去吃喝玩樂,其實不然,嚴兄他們是去街上,了解當地物價,百姓疾苦的。”

“各位若是不信,這便讓嚴兄來說說他們的種田經驗,還有見過的民間疾苦……”

“嚴兄這樣做,就是想在回京後,把民間情況告訴陛下,為天下百姓以儘綿薄之力。”

說完,就給馬曲嚴三人使眼色,提醒他們按照自己這提示隨便扯。

出門在外,身份名聲都是自己給的!

三人:……

還是顧兄六六六。

馬曲嚴三人也不是什麼固執迂腐的人,讀懂顧燁的意思,立馬激動起來,撈起袖子就開始口沫橫飛編故事。

反正他們確實親自下地種過田;

吃喝玩樂的時候,也確實碰到過不少民間見聞;

胡扯起來絲毫沒有壓力,並且邏輯還很清晰!

唬得周圍很多一心隻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對民生了解極少的學子才俊,一愣一愣的。

甚至,就連了解民生的學子,聽馬曲嚴三人說起種田經驗,確實非常熟練正確,並非信口雌黃,也被忽悠住了。

尤其是現場父親是司農司官員的幾個少爺,還點頭幫忙證明。

“小郡王此言不假,看來小郡王是真去種過田的!”

一時間。

眾人對嚴子謙的印象,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看來以前傳言不僅有誤,還誤大了。

一個真正欺男霸女,隻會奢靡享受,無惡不作的紈絝,怎麼可能會親自跑去種田。

做戲都不可能,也沒必要拿這種事情做戲,畢竟也沒啥好處。

那唯一的解釋隻能是,小郡王或許沒什麼本事,但有顆心懷百姓的赤子之心。

嚴子謙:……

嚴子謙挺起胸膛。

對,沒錯,我就是這樣一個大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