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本是想要極力勸動心生退意的趙若楠先退一步,再去想其他的應對之策,奈何此時正好聽到了魏十三一等人前來投誠,隻能作罷。
趙若楠未曾想到,對方竟然如此著急,居然拂曉的事件也等不到,她本來的計劃是:第一步,還是要避戰,給敵人假象,以為他們在準備進攻,然後反其道而行,連夜撤軍揚長而去;
第二步,攻其一處,將南邊的防線作為突圍的重要方向,畢竟魏十三他們就是從南邊來的,力爭撤入福建路境內,重新招兵買馬,這樣他們才有可能安然脫身。
可這個計劃再如何好,隨著地方一次傾巢而出的突襲,也瞬間化作泡影。
趙若楠親自將前線將領撤回之後,也不廢話,直接對負責的校尉道:“立即將傷員轉移離開,每個人都要輕裝上陣。義軍想必無須半個時辰,便會大軍壓境而來,後方已經安排好撤退了,本將軍為你們斷後,阻擊一陣他們的腳步。”
受她命令的校尉道::“有趙將軍在,我們定能安然脫險。”反口頭應答隻動嘴巴,實則上卻是不肯像趙若楠說的那樣“領傷員率先撤軍”。
“將軍,敵軍數目眾多,而且來者不善,我們若想要用小部隊留守,就算我們的防禦軍事再強,雙拳難敵四手,恐怕敵人一輪的進攻我們都抵擋不住,我們還是走吧?”
背嵬軍正是陣地防守軍隊中的王牌,他們對此還是頗有心得的。
韋東林的軍馬大多自由他自己一個人不去調遣,如今趙若楠手中仍掌握著的,不過是三千餘人;若是正麵迎戰趙營義軍,不用想也知道是螳臂當車,她現在也是有些慌了心神,難道想要以他們現在兩百多騎兵,再留三百步卒能擋得住敵人的千軍萬馬?
回想剛才交戰,驚心動魄。要不是趙若楠意外趕到,估計接下來他們這支新生的韓家軍,就要背上一個北義軍坡營的名聲。韋東林雖有將帥之才,但不多,曾說他太過行險,細細想來,真是如此。
兵家有雲:出奇致勝。然而過猶不及,在麵對實力存在絕對差距的敵人時,出奇的,不一定都可以致勝,甚至還可能讓手下兵卒無辜犧牲。
她暗自警惕,以後可得多加注意。
前方的軍報,接連不斷,一封封送來。好在他們的哨探布置得夠遠,又有燈火作為信號傳遞,速度比起行軍要快得多,在他們大營側方五裡開外,便察覺到義軍的行蹤。
陳營義軍企圖向圍,羅十閒分南北側軍馬仍是想要穩穩守住官軍這兩條必選其一的戰線。
他們自行軍開始,追擊了幾日,戰果更是差得不似樣子,近段時間,就連贛州方麵的傳訊也越來越收不到回聲,他已經知道,肯定中間出現了什麼問題,若是他們無法抓緊時間完成任務,或許發生的事情會更大。
而之前兩軍交戰十來次,檢點戰果,殲敵才不到一千人,俘虜更是一個都抓不到,事到如今,他們還是連魏十三的一根毛都未找到,隻是聽有些前言目魏十三闖入官軍大營中去了,難道是要投誠官軍?或者說他早就已經是官軍的人了?
想到這處,再想先前贛東發生的事情,無論怎麼算計,一係列的事情發生下來,各方義軍的勢力頭遭到了不同程度上的損傷,趙營更是直接全軍被滅,如此算來,獲利者更似官軍,這用可能性並不是不存在的。
羅十閒親自立於軍隊之前,鼓舞士氣,既然魏十三藏身在了官軍大營之中,他們就已經做好了滅掉這支官軍的準備。
諸將領命,一一出營。
幾千人絡繹不絕,直奔官軍營地衝來,漆黑的夜擋不住他們凶狠的步伐。
細雨停了,風甚涼。
兩方軍隊都已經在行動了。
韋東林此時駐足翹望片刻,兩三個親兵深一腳淺一腳,急剌剌跑過來:“將軍,那家夥竟然還能睡得著,他們另外一個營地中的兄弟非常警惕,我們根本靠近不了他們。”
自入贛東地區,他們人地生疏。
地麵情況好摸清楚,但卻沒有給他們時間,如今更是苦於不知陳營義軍的虛實,按照他的猜測,自己與趙營義軍打的是遭遇戰,想來對方先前肯定有自己的目標,如今魏十三這種送上門來的操作,更加印證了他的想法,敵人要找的應該就是這些人。
如今,趙若楠卻是不聽他的勸阻,還鬼迷心竅般,要收留他們,吸納他們轉匪為官,簡直是自取滅亡。
當即傳令:“守住他們的人都不要變了,我們立即就會撤軍了,將他們留下來,不管他們。”想了一想,叫來彙報的手下,附耳低語兩句。
韋東林身上有的是訊問經驗,手段更是知道不少。
敵將悍勇,動刑是沒有時間動刑了,就借刀殺人算了吧。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xiaoshubao.net。小書包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