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大明對外的戰事不斷,每次興兵動武都是大戰事,至今國庫攢的那點家底已被耗得乾乾淨淨,如今陛下不顧民生,又要搞什麼修路基建,這簡直是給並不寬裕的國庫雪上加霜!”
“李文和,難道你不知道國庫是有紅線的嗎?當國庫裡的錢糧低於某個數字時,天下便會有動蕩的危險!”
“江山社稷得來不易,我等身為臣子,無論如何也不會容許天子在棋盤上落一步險子。”
被臭罵了一頓,李祺也終於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估摸著就是老朱陛下聽了修路計策,所以心癢難耐,現在就想開始修。
奈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大明這些年打仗不斷,國庫早就見底了,哪裡還有餘力去修路搞基建?
因此老朱陛下想要修路,而劉伯溫等臣子基於民生社稷考慮堅決反對,矛盾這就出來了。
而劉伯溫眼見勸說老朱陛下無果,於是乎就將目光放到了李祺身上。
幾乎不用想,他就知道這計策肯定是毒士李文和提的。
計策雖然好,確實利國利民,但不能是現在,也不應該是現在!
大明初立百廢待興,內憂外患之下,根本就沒有餘力去修路搞基建。
更彆提這馬上又要打仗了,錢糧輜重都是一個大問題,拿尼瑪頭去修路搞基建啊!
弄明白了是怎麼回事,李祺也不慌了,拍了拍身旁的位置,示意劉伯溫過來坐下。
劉伯溫這才注意到,李祺今日帶著皇子和勳貴子弟都來了,明顯是想要野外授課,他兒子劉璟也在裡麵。
看著這些勳貴子弟以及皇子,劉伯溫也忍不住歎了口氣。
罷了罷了,這計策到底是利國利民的,隻是提出來的時機不對罷了。
想來李祺此子,也是一心為國,隻是年輕缺乏經驗,所以才會如此行事。
這般想著,劉伯溫就上前,正襟危坐,神情嚴肅。
李祺見狀忍不住笑出了聲。
“劉先生啊劉先生,你可真是心憂天下啊!”
“但是你想過沒有,我既然敢在此刻提出這計策,自然就有我的道理!”
你有個錘子道理!
劉伯溫沒好氣地回懟到:“天下久疲,國庫貧瘠,此刻卻增添這麼一筆耗費巨大人力物力財力的大項目,你還能有什麼道理?”
“你方才也說了,大明初立百廢待興,打仗歸打仗,內部建設也少不了啊,這段日子確實艱苦,可隻要我們成功了,那就是用一代人的苦,換來百代人的甜!”李祺麵無表情地開口道。
這確實就是老朱陛下的想法。
當日他就親口告訴了太子標,會在有生之年儘可能地修建水泥路,給太子標執政打下最好的基礎。
自春秋以來,儒家,道家,法家,百家皆有立世之學說,但無論任何一種學說,它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鞏固皇權統治,或者說為了皇權而服務。
而皇權統治的核心是民眾,是民心。
換句話說,數千年來,無數聖賢達者用儘了辦法,創造出各種理論,都是站在統治者的角度,幫他們鞏固皇權,穩定民心,從而達到王朝千秋萬代的目的。
此刻李祺這一計,利國利民的同時,本質同樣還是收攏民心,加強皇權。
畢竟水泥高速路要是修成了,那中央朝廷對地方州府縣鄉的控製,將會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太子標之後的曆代帝王,也可以從中受益,這就是用一代人的苦換得百代人的甜!
劉伯溫臉色微變,隨後點了點頭。
“老夫明白你的意思,但老夫隻想問你一句話,錢糧從何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