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西路軍的得失!(1 / 2)

李祺還在家裡休養。

可外界卻就此次北伐吵翻了天。

此次大明王師兵分三路,以中路為正,東、西兩路為奇,奇正並用,三路合擊。

結果最後東路軍得失相當,戰果還算可以;然而中路軍卻是大敗,險些全軍覆沒,除了斬殺元軍外,未取得任何顯眼功績。

反倒是西路軍戰功赫赫,令人讚賞。

“西路軍這一次打得很是不錯。”

太子標坐在李祺對麵,自顧自地開口道。

“潁川侯傅友德率五千騎兵於西涼擊敗北元失剌罕,又在永昌忽剌罕口再敗北元太尉朵兒隻巴。”

“後傅友德和馮勝的西路軍主力部隊會師,於掃林山大敗北元軍,斬首四百餘級,俘虜北元太尉鎖納兒加、平章管著等人。”

“西路軍一路攻到亦集乃路,北元守將伯顏帖木兒也舉城投降,在彆篤山口大敗北元岐王朵兒隻班,俘虜北元平章長加奴等二十七人及牲畜十餘萬頭。傅友德追擊到瓜州、沙州,再次大勝,俘獲岐王的金銀大印和牲畜兩萬頭,然後勝利班師。”

李祺也是聽得心馳神往。

不得不承認,這傅友德堪稱絕世猛將,足以統帥大軍掛印出征的那種,猛地一塌糊塗。

而事實也正如李祺預測的那般,徐達中路軍在嶺北和林遭遇慘敗,李文忠軍因為缺少中路軍的掩護,陷入孤軍作戰的困境,傷亡也大,最後兩軍沒能取得什麼戰果。

反倒是作為輔助的西路軍由於是相對獨立地在甘肅執行任務,並未受到中、東二路戰事的影響,反而獲得了重大勝利,幾乎占領了甘肅行省全境。

“可美中不足的是,馮勝焚城撤退,致使父皇勃然大怒,而且錦衣衛密報,馮勝這些西路軍將領貪黷軍馬等物,估計這一次他們有難了。”

太子標幽幽開口,語氣很是蕭索。

這仗打得真是……

三路大軍,一路得失相當,一路徹底失敗,最後一路取得了豐碩戰果,結果那馮勝卻做出這種蠢事。

李祺聽後有些訝然,眉頭也不由皺在了一起。

馮勝西路軍應是聽到了嶺北之役失利的消息,了解到策應中路軍的任務已經失去了意義,從而全線撤退出甘肅,唯恐被那王保保率軍堵住了後路。

但是有一個問題。

中路軍、東路軍皆深入蒙古大漠作戰,在進軍途中,並未隨地設置據守地點,而是旨在殲滅蒙古軍隊、直搗北元汗廷。

這兩路軍失利撤退後,蒙古軍隊趁機南下至長城沿線,明軍自然無法在蒙古大漠留駐守軍。

但是西路軍卻不一樣,西路軍的作戰地點一直在甘肅境內。

甘肅那是什麼地方?

赫赫有名的河西走廊,大漢四郡!

其形態猶如一把如意,中段是一條自然形成的大通道,由於這條通道地處黃河以西,形似走廊,就是這樣一條通道,將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交彙於此,由於兩種文明的差異,遊牧民族與中原王朝也因此衝突不斷。

遊牧民族覬覦中原王朝的富庶與繁華,時不時深入中原腹地劫掠漢人財物;而中原王朝要通向中亞、西亞,連接外麵的世界,也必須要經過河西走廊。

甘肅生態環境與蒙古連綿起伏的草原麵貌不同,狹長的河西走廊十分適合農耕,這也是漢唐能夠長期占領甘肅,並將其作為切斷北、西遊牧勢力阻隔帶的根本原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