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海洋上的利潤!(1 / 2)

國公府後院。

眾人全都齊刷刷地看向李祺。

“文和,你剛剛說這海洋貿易,是怎麼個意思?”

老朱陛下滿臉希冀地追問道。

打仗他是不怕的,怕的是錢糧打沒了。

但如果打仗能夠打出更多的錢糧,那還怕個錘子,直接打!

“前宋朝廷,偏安一隅,積貧積弱,卻能夠硬生生地養了好幾個蠻爹,為什麼?!”

前宋王朝,養活蠻爹?

聽見李祺這話,眾人都有些哭笑不得。

太子標沒好氣地瞪了李祺一眼。

你這麼說,多少有些過分了。

哪怕這是事實,但前宋朝廷畢竟是正統王朝,而且還是漢家王朝,所以李祺這話多多少少有些冒犯了。

話不能說得這麼難聽嘛!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王朝建立之後,為了整合華夏族群的曆史記憶,大明將元朝塑造成繼承宋朝正統的王朝,並將自已視為元朝的合法繼承者。

老朱陛下在《登極詔》中明確表示,元朝是繼承宋朝的正統,天命真人入中國為天下主,而大明則是將元朝取而代之,所以大明是承襲的元朝法統,而元朝法統來自於宋朝,那麼大明其實也是承襲宋朝法統,這種表述有助於朱元璋合法地接管元朝的領土和人口,並穩定北方的統治基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老朱陛下這麼做,除了有利於讓天下百姓認可接受大明外,那就是想要延續元製,打壓士大夫的地位權勢了。

畢竟兩宋及以前,要麼是“帝與門閥士族治天下”,要麼就是“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但是胡元朝廷建立之後,大可汗君臨天下乾綱獨斷,那是對士大夫生殺予奪視為草芥,老朱陛下很好地繼承了這一點,對讀書人也從來不慣著。

李祺絲毫沒有在意眾人的異樣神情,自顧自地開了口。

“澶淵之盟,前宋朝廷每年給遼國(契丹人)送去銀、絹共三十萬兩,後來遼國利用前宋朝廷與西夏作戰的困境,又將這歲貢增加了二十萬兩,總計五十萬兩,這是前宋的第一個蠻爹!”

“為了維持臉麵,前宋朝廷把獻給遼國的這些銀、絹稱作“歲幣”,言外之意這是前宋朝廷給遼國“禮物”,當做每年雙方往來的物資,雙方還是平等,是“兄弟之國”。”

“麵對遼國增加歲幣的無理要求,前宋朝廷沒有拒絕,而是答應了!”

李祺冷笑著開口,語氣之中充滿了鄙夷與不屑。

“後來西夏崛起,西夏皇帝李元昊暴打前宋朝廷,接連取得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勝利,打得宋軍損失慘重、狼狽不堪,然後宋廷隻能苟顏乞和,與西夏簽署“慶曆和議”,每年給銀、絹、茶總計二十五萬兩,這就是前宋的第二個蠻爹!”

“而後前宋朝廷給西夏的“禮物”,稱為“歲賜”,歲賜歲賜,意思是前宋皇帝每年賞賜給西夏的,畢竟西夏以前隻是大明的藩屬國,而他們這麼一搞就是在告訴天下人,李元昊依舊是前宋臣子,不能稱帝,如此前宋贏得了麵子,下得了台階,通過撒錢的方式暫時平息了與西夏的戰火,隻是又養活了一個蠻爹。”

“至此,夏、宋、遼三方鼎峙的局勢形成,而前宋王朝卻能憑借一已之力,養活兩個蠻爹,其國力真就那麼富庶嗎?”

劉伯溫和李善長對視了一眼。

他們兩人都是內政的佼佼者,自然看得出來,前宋朝廷問題很大。

最出名的,那就是三冗之患,冗兵冗員冗官,比如為了讓某個二代進入官場,特地增設一個崗位,不乾正事享受待遇,有人這樣搞那大家都這樣搞,最後硬生生地造成了三冗之患。

那麼,前宋朝廷是靠什麼養活這“三冗”的呢?

不等眾人開口反駁,李祺就接著往下講。

“然後呢,就是金國(女真人)滅宋,前宋朝廷南逃偏安一隅,就出現了前宋朝廷與金國簽署的“紹興和議”,前宋朝廷每年給金國銀、絹各二十五萬兩,總計五十萬兩。”

“這一次,前宋朝廷是真的連臉都不要了,給金國的銀、絹,稱為“歲貢”,意思是前宋朝廷每年向金國“朝貢”,蠻夷成立的金國竟然成了上國,前宋王朝卻成了臣子,丟儘了漢家王朝的臉麵。”

這一次,前宋確實是連臉都不要了!

華夏王朝曆朝曆代,就出了這麼一個前宋,漢家男兒建立的中原王朝,昔日也是大一統朝廷,竟然敢厚著臉皮向外邦蠻夷稱臣納貢。

說起這些,李祺都忍不住歎了口氣。

積貧積弱的前宋朝廷,確實很不爭氣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