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天賜之地,那就是上天眷顧的地方,所以此地肯定不同凡俗,連我大明都有些不如。”
“我們大明的糧食作物,南方是以水稻為主,北方是以小麥和栗米、高粱等為主,你們有誰知道這水稻、小麥、栗米的產量畝產多少嗎?”
這就涉及到民生問題了。
李善長毫不猶豫地開了口,他是戶部尚書,自然了解得十分清楚。
“我大明南方主要以水稻為主,水稻一年可以種兩季,早稻和晚稻,上等水田,早稻和晚稻加起來可以有五石左右的畝產,如果是中等水田的話就隻有四石左右的畝產,下田就更少了。”
“北方的小麥也是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加起來的產量一年也差不多是四石左右一畝,至於栗米的產量,一畝差不多是兩石。”
劉伯溫和汪廣洋也點了點頭,這個產量跟他們印象裡麵的差不多。
在大明,一石差不多是一百二十斤。
聽到這些略低的產量,李祺並不覺得意外。
放在後世,水稻產量輕輕鬆鬆就可以達到一千斤以上。
可這裡畢竟是大明,生產技術落後,遠遠無法與後世相比。
這就是大明百姓南北的主糧,北方小麥畝產四石,粟米畝產兩石,南方水稻畝產四石左右。
所以粗略計算下來,北方一戶人家倘若想要維持溫飽的話,若是不耕種三五十畝地,這一戶幾口人,怕是都難以果腹的。
南方一戶人家,沒有十畝水田,想來也無法維持生存。
正是因為產量較低,所以才會出現那麼多的饑民流民。
但問題關鍵在於,大明王朝正處於小冰河時期,氣候隻會越來越寒冷,糧食產量也會越來越低,發展到了最後就是根本不足以養活千萬百姓子民,然後王朝轟然崩塌!
李祺看向眾人,笑道:“那如果我告訴你們,這世上有三種神種,可以做到畝產二三十石呢?”
李善長聞言一愣,隨即嗤笑道:“畝產二三四石?那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啊,我兒你是不是睡魔怔了,這也比不上江南水稻產量啊……”
“多少?!”太子標卻是身子一哆嗦,聲音都猛然拔高了一個度!
他這一嗓子,直接嚇了老朱陛下一大跳,把他給整不會了。
“不就是二三四石嗎?你嚎什麼?”
“爹!你聽清楚了,那是二三十石!”太子標絲毫不慣著老朱陛下,瘋狂咆哮道。
“等等!你說多少?!”老朱陛下也驚了,滿臉駭然之色。
二三十石!
畝產二三十石!
這特麼怎麼可能啊?
“文和你把舌頭捋直了說說!”
“究竟是“二三四石”,還是“二三十石”啊?”
“這事兒可真不能開玩笑啊!這是比人命還要大破天的事情啊!”
老朱陛下激動得無以複加,滿臉希冀地看著李祺。
“二三四石,值得我如此重視嗎?”
李祺輕笑了一聲,在堪輿圖上美洲大陸這塊圈了兩個小圈。
“神種就在這天賜之地!”
“而且隻在這天賜之地,除此之外其他地方都沒有!”
“什麼黃金什麼田地,這些都不重要,可神種卻是真的,這就是為何我稱此地為天賜之地!”
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