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出征!那一往無前的大明水師!(1 / 2)

洪武六年五月初,太倉,劉家港。

此地是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現在也是一個繁華熱鬨的貿易集市。

劉家港是名揚海外的古港良港,容“海洋之襟喉,江湖之門戶”,此前已有“六國碼頭”和“天下第一碼頭”之稱。

這塊富地,水陸交通方便,自然資源豐富,是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

東南沿海一帶有著眾多豐富航船經驗的駕船民工,和一大批優秀“船老大”可供挑選。

這裡商賈雲集,商品充足,船隊補給容易。

太倉又是離金陵最近的臨海港口,近在咫尺,便於朝廷與船隊聯係,因此也成了此次水師出海的起錨點。

大明遷都之後,一般出海流程,都是從天津衛出發,出了渤海進入到黃海,沿著黃海一直南下,進入到東海就可以抵達琉球,整個過程大概需要半個月的時間。

現在從劉家港出發,差也差不了多少。

這一日李祺早早地起床,還是一如既往地孤身離去,沒有驚醒李善長夫婦。

但他不知道的是,等他上了馬車,李善長夫婦早已在門前哭成了淚人。

兒子出海上戰場,做爹娘的哪裡有不心疼的啊!

可他們也沒有辦法,隻能強忍著淚水,以免讓兒子掛念。

李祺坐在馬車裡麵,掀開車簾靜靜地注視著大明京師。

街道上隨處可見人影,還有做小吃的商販挑著小攤子售賣早點,麵條、米飯、包子、炊餅,各種各樣,生意也是相當的火爆。

看著眼前的一切,李祺臉上就掛滿了笑容,這才是一個繁華京師該有的景象。

抵達港口,很是安靜。

因為整個劉家港都被全麵封鎖了起來,一個個碼頭上停滿了巨大戰船,正是巢湖水師,或者說大明水師!

大明水師,這是當世最強的水軍,沒有之一!

據《明史》記載,鄭和奉永樂皇帝之命,率領大小船舶兩百餘艘,官兵近三萬人,其中大型寶船六十二艘,最大者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設有九桅十二帆,最遠航線達六千海裡以上,繪製了最早有航路的航海圖……

鄭和船隊,規模之宏大,人數之眾多,組織之嚴密,是十五世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船隊!

此外,在大明王朝巔峰鼎盛時期的永樂十八年,大明王朝擁有三千八百餘艘船,其中一千三百五十艘巡船,一千三百五十艘戰船,以及駐紮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四百艘大船和四百艘運糧漕船,其中二百五十艘是遠洋寶船,此外還擁有大量護洋巡江的警戒執法船和傳令船!

事實上,威名遠揚的鄭和船隊實際上隻是強大的明帝國海軍的一支海上機動艦隊而已!

那個時候的大明水師,其總規模相當於十個西班牙無敵艦隊!

當然,現在還隻是洪武朝,尚未經曆永樂年間的造船業飛躍式發展,水師規模還沒那麼恐怖,基本上都是巢湖水師的底子,以及陳友諒、張士誠和方國珍這些梟雄積攢下來的家底,饒是如此也足以吊打任何一支海上力量了。

這些戰船經過了全麵檢修,該換的換了,該重新刷漆的重新刷漆,適當的也是進行了一番改裝,讓這些船能夠更好的適應大洋大海之中的風浪。

船上麵早就已經填滿了食物、水,還有各種各樣的物資,全都是太子標和李善長聯手督運操辦,為的就是讓水師將士能夠吃飽穿暖,從而奮勇殺敵,早日返航!

這一日,風和日麗,江麵上百舸爭流,旌旗蔽空,鼓角齊鳴,明軍威武雄壯,軍容之盛為開國以來所未有。

鄧愈與馮勝一身鐵甲,二人身後是廖永忠、陸仲亨等一位位開國名將。

所有人都看向了李祺,等待著這位實際統帥的命令。

但是李祺沒有開口,而是看向了不遠處。

“再等等!”

等?

等什麼?

鄧愈和馮勝對視了一眼,腦海中閃過了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隨即整個人都興奮得顫抖了起來。

下一刻,禁軍大統領王弼策馬趕到,上十二禁衛軍開始清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