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七年秋。
大明籠罩在洪武帝的威壓之下。
乾清宮中,氣氛凝重。
內閣大學士、監察院都禦史劉伯溫跪地請罪,滿臉都是疲憊之色。
大殿之中,李善長和劉伯溫亦是躬身站立。
原因無他,這一次事情鬨大了。
先前有人故意哄抬京師糧價,被錦衣衛強行按了下去。
然而戶部尚書李善長預言災荒不會緩解,會越來越嚴重,事情果然如同李善長所預言的一般,因為太過寒冷,北方三省小麥絕收、欠收,鬨了饑荒,災情愈發嚴重。
本來鬨饑荒,是不至於讓“大明慈父”老朱陛下發怒的,每年多多少少都會有點災荒,不是水災就是旱災又或者蝗災之類的。
隻需要及時調度糧食進行賑災、救災,自然就不會有什麼事情。
但是這一次的問題在於,當朝廷調遣糧倉內的糧食準備賑災時,糧倉卻空了!
沒錯,空了!
這一次,北方三省發生饑荒,按照慣例,朝廷這邊自然是向挺過這幾個月,等到春小麥豐收的時候,這場饑荒就算過去了,也就不會有什麼事情。
但是問題就出在了糧食上麵,準確來說是糧倉上麵。
先前因為李善長的預言,所以老朱陛下也是早早委派了劉伯溫去盤點北方各地糧倉的糧食儲備情況,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嘛。
劉伯溫辦事效率自然是極高的,經過了一番盤點之後也是向老朱這邊彙報,陛下勵精圖治,北方各省各大糧倉糧食充足,很多陳年的糧食因為沒有吃完都已經開始發黴了。
得到劉伯溫這有些誇張的彙報,老朱陛下那是心情大好,因為自洪武五年後他就再沒有對外發動征戰,除了李文和遠征倭國那麼一次,這兩年來老朱陛下在李善長、劉伯溫等人的輔佐之下確實是勵精圖治,從來不敢有些懈怠。
再加上前麵兩年一直以來都算得上是風調雨順,河清海晏,沒什麼大支出,所以朝廷也是攢下了不少家當,除了內帑百萬兩白銀之外,這大明全國各地的倉庫也是堆滿了糧食,朝廷征收上來的絹布、茶葉等等那更是不計其數。
所以不僅僅是洪武帝,朝中上下都很安心,對於應付這場饑荒也是信心十足,因為有足夠的糧食,輕輕鬆鬆的度過這個災荒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問題。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當災情越來越嚴重,老朱調糧時卻驚恐發現,北方三省的糧倉早就已經空空如也,空得連老鼠都要餓死哪裡還有糧食?
消息傳出,天下嘩然!
老朱陛下不出意外的當朝暴怒!
好!
很好!
前麵你告訴我糧食堆積如山!
前麵你告訴我陳年舊糧都已經開始發黴了!
現在需要糧食的時候,你又告訴你糧倉空空如也,都已經可以餓死老鼠了!
真把我朱元璋這個皇帝當猴耍不成?!
老朱陛下強忍著心中的怒火,看向了跪在地上的劉伯溫。
“伯溫,這各地的糧倉都是你親自去清查的,你說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對於劉伯溫,老朱陛下還是極其信任的,因此他選擇給劉伯溫一個解釋的機會。
老朱陛下相信,劉伯溫絕不會做出因私廢公的蠢事!
劉伯溫神情黯然,語氣低沉。
“陛下明鑒,當初臣奉旨清查糧倉,是親自去盤查的,確實是堆積如山,至於現在這些糧食現在卻突然不見,臣……不知道。”
劉伯溫也覺得自已很冤枉啊,因為他清查糧倉的時候確實是查的很清楚,各大糧倉糧食充足,確實是足夠應對眼下的饑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