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你們這小胳膊小腿的,還敢限製洪武大帝的皇權?
自取其辱罷了!
“接下來,就是興辦船廠了!”
李祺取出了一封輿圖,上麵標注了大量船廠,都是永樂年間赫赫有名的。
“想要全麵開海,推動大明向海外發展,進行全球殖民,光有人出海追尋財富是不夠的,同樣還需要更多的人來造船,造出更多、更先進的船才能夠真正推動大明這個龐然大物向海洋發展。”
“正好利用士紳縉紳的貪婪之心,先將這些造船廠置辦起來,推動造船業發展。”
事實上,日後永樂皇帝全力支持鄭和下西洋,大明因此出現了造船的第一次高峰期,史書曾多次記載大明王朝積極充實軍備、建造戰船,僅沿海一帶的戰船就有五千艘左右,如果加上沿江臨河的戰船,大明的戰船總數就更多了。
這些戰船種類極多,除了前代已有的戰船,如樓船、蒙衝、鬥艦、海鶻、走舸、遊艇等外,還有四百料戰座船、四百料巡座船、九江式哨船、劃船等。
然後到了大明中後期,為了抵禦倭寇,掀起了第二次大規模建造戰船的高潮。
現在,李祺就是要利用這一點,利用倭國境內石見銀礦、佐渡金山等礦產的驚天利益,推動大明出現第一次大規模建造戰船!
等到“黃金之國”的消息不斷傳開,整個大明王朝都會為此而瘋狂!
尤其是那些貪婪成性的士紳縉紳,他們自然不會眼睜睜地看著這麼多的金銀落入倭奴這些蠻夷手中,絕對會想辦法前往倭國!
黃澄澄的金子,白花花的銀子,沒有人不喜歡!
這些士紳縉紳為了鄉野間的那幾畝田地,都能夠展開村鎮械鬥,都險些把腦漿子給打出來了,其貪婪本性可見一斑,哪裡會甘願錯過這麼多的金銀!
那麼,隻要士紳縉紳出手,朝廷即便不解開海禁,也會開始大力造船,帶動造船業和航海業的發展,而這恰恰是李祺的目標。
太子標點了點頭,可臉上卻掛著憂慮。
“文和,隻是如此一來,大量青壯勞力都奔向了海洋,糧食產量勢必會降低啊!”
太子標畢竟做了這麼多年的太子,執政經驗那還是有的。
現在李文和在大明王朝內部掀起了一股奔向海洋的浪潮,不隻是士紳縉紳,還有百姓子民,隻怕都會湧入海洋
都想衝去倭國,可他們走了,田地誰來耕種呢?
老朱陛下為什麼要施行嚴苛的戶籍製度?
還不是為了階級固化!
民戶就安安心心地耕田種地,沒事兒不要瞎溜達。
各行各樣的百姓子民安居樂業,世世代代做著他們自已的工作,如此大明江山才能夠穩固!
比如路引製度,所謂“路引”,就是介紹信、通行證之類的公文,百姓離鄉的證明,凡人員遠離所居地百裡之外,都需由當地官府相應部門發放路引。
在路引上,還要標注申請者的姓名、年齡、相貌、家庭住址、外出原因、起止地點、返回期限等信息,防止被人假冒。
若無路引或與之不符者,是要依律治罪的,輕者杖責八十大板,重者直接絞死!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但是在大明王朝,對不起,不可以。
你敢離開家鄉四處蹦躂,打斷你的狗腿!
老朱陛下企圖用這樣的一種畸形製度,來維持整個大明帝國的千秋萬代,通過一條條框架,將大明百姓鎖死在他們的生存空間裡麵,不允許出現任何變動,從而百姓安穩了不會鬨事了,自然就可以保證他老朱家的千秋萬代了!
其本質上,還是“士農工商”階級的延續。
士紳繼續做官,農民繼續耕種,工匠繼續做工服勞役,商賈繼續遊走四方做買賣。
隻是這樣一來,士始終都會高於其他三民,甚至一直搜刮迫害其他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