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說到了正題。
在場之人全都是神情一振。
倭國確實被打下來了,而且現在也成了大明的奴隸國。
但是大明想要開發倭國,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一就是倭國境內漢人子民太少,根本不適合布政,再者這些倭人天性憊懶好吃懶做,性情卑劣不慕教化,就是一群粗鄙蠻夷。
其二就是倭國生產技術太過落後,就比如采礦工藝,跟大明完全沒有可比性,純粹就是用人命去堆。
哪怕倭奴在大明眼中不值錢,可是這樣一來也會極大地拖慢開采礦產物資的進度,影響大明的戰略布局。
其三則是倭人視大明為入侵者,飽含仇恨視為仇寇,大明想要徹底鎮壓住這倭國,不但要常年派遣軍隊鎮守,而且還要遷徙移民過去開發,否則就是空守寶山而不得其法。
可遷徙百姓子民,這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華夏子民安土重遷,隻要能夠活下去,就沒人願意背井離鄉,更彆提還是去那海外蠻荒之地了。
真去了,這輩子都不一定還能回來。
落葉歸根,狐死首丘,這也是華夏百姓根深蒂固的理念。
所以,遷徙百姓子民,難度太大了。
除非是……以利誘之!
李祺簡單迅速了一遍這些難點,然後話鋒一轉提到了元朝的包稅製度。
“這包稅製度始於宋代的“撲買”,實行由官府就某應稅對象核定應征數額,然後由商人交一定數額的保證金後承包,後改由商人自行申報包稅數額,讓出標高者承包,胡元朝廷沿襲此製,且擴大撲買範圍,甚至對某些收入較少的稅也常交由商人承包,也就是這包稅製度。”
“包稅人向朝廷預付一年稅款,就可以在包稅領地內享有絕對權利,他們向領地內百姓子民征收遠遠多於上交朝廷稅款的賦稅,然而胡元朝廷卻壓根不管不顧,隻要包稅人定時定量的繳納相應稅款,他們自已得了錢,
眾人聽得嘴角至抽搐。
也就胡元朝廷才做得出來這種事情,把國家稅收承包給士紳縉紳,而且對士紳縉紳盤剝百姓子民不管不顧,以致於最後這些窮苦百姓活不下去了,聚眾作亂揭竿而起,掀翻了他這胡元朝廷,一國國祚不足百年。
太子標十分了解李祺,所以此刻也反應了過來。
“文和,你的意思是……咱們在倭國搞這包稅製度?”
此話一出,眾人都是臉色微變。
這毒士李文和,還真是他娘地夠毒啊!
明明知道士紳縉紳的貪婪本性,明明知道此法對百姓子民的迫害程度,結果他還要在倭國推行此策,這是根本沒把那些倭民當人,不擇手段地搜刮掠奪、壓榨盤剝啊!
“正是如此。”
李祺臉上掛著邪笑。
“士紳縉紳貪婪成性,這是我們都知道的事情。”
“然後倭國境內又放著一座座金山銀山,等著人去開采,你說他們會不會心動?”
廢話,當然心動,隻怕恨不得親自扛著鋤頭去挖金銀!
“所以啊,我們完全可以在倭國境內推行包稅製度,按照金礦銀礦這些資源點劃分區域,在這個區域之內的所有資源包括倭民,全都歸屬於承包人所有,而包稅人首先要參與競標會爭奪資源豐富的地區,其次每年都需要向朝廷繳納一定的稅款,至於金礦銀礦這些豐富資源點那就必須繳納一定數目的金銀!”
“如此一來,朝廷隻需要做好交通管控工作,讓水師將士嚴厲打擊走私行為,就可以任由士紳縉紳去幫朝廷開發倭國資源,然後源源不斷地運送回大明,就算讓渡了部分利益給士紳縉紳,但這些金銀資源也都是會送回大明的,所以站在大明的角度去想,不是什麼壞事。”
李祺話音一落,眾人全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個兔崽子,真是陰險毒辣啊!
利用士紳縉紳的貪婪本性,以利益誘惑其前去開發倭國。
到時候朝廷隻需要做好稅收工作,隻需要嚴厲打擊走私,就能躺著收錢!
士紳縉紳反倒是成了開發倭國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