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馮勝撤兵之後,東察合台汗國並未東進,這是為什麼?”
“因為東察合台汗國與帖木兒帝國的長期內戰使其無暇東進。”李祺給出了答案。
“東察合台汗國首要的戰略目標是向西進攻帖木兒帝國,其一是因為東察合台汗國與西部帖木兒帝國,本來同屬一個國家——察合台汗國,現任大汗哈馬魯丁以非黃金家族的身份篡奪汗位,不僅遭到了國內諸多政治勢力的反對,而且帖木兒帝國標榜黃金家族的正統地位,也對哈馬魯丁的正統性構成了威脅,無論從統一察合台汗國的角度,還是從維護汗位的合法性角度,哈馬魯丁皆將西進河中,統一察合台汗國,剪除異已勢力作為東察台汗國首要的戰略目標。”
“其二,東察合台汗國以牧立國,自然條件較差,河中地區農耕條件十分優越,有以牧立國的東察合台汗國所不具備的豐富資源,占領河中地區對於東察合台汗國壯大經濟實力,也很有幫助,所以無論從政治上,還是經濟上,東察合台汗國首要的經略目標是河中地區,甘肅隻是其戰略版圖中的“邊緣地帶”,哈馬魯丁隻有在統一察合台汗國,消除後顧之憂後,才有可能考慮東進甘肅的問題。”
“從表麵上來看,無論東察合台汗國,還是帖木兒帝國,皆是建立於中亞的蒙古後裔政權,其首要的戰略目標皆是確立汗位的正統性與剪除西域異已勢力,而非進攻遙遠的東方地區,甘肅隻是其戰略規劃中的邊緣地帶。”
李祺將甘肅之地圈了起來,此刻傅友德正在鎮守此地,還有宋晟與韋正兩員驍將。
“除了這東察合台汗國外,還有一些盤踞在嶺北行省以西的西道諸王。”
“北元退居大漠之後,是以嶺北行省東部與遼陽行省作為其統治的“心臟地帶”,甘肅隻是其戰略版圖中的邊緣地帶,因為西道諸王還包括受封嶺北行省西部的諸王。”
“蒙古帝國汗位世係從窩闊台係轉至拖雷係後,窩闊台汗國與元朝中央關係不睦。窩闊台汗國後被察合台汗國所滅,餘部東遷至嶺北行省西部也兒的石河東北處,對元朝政權構成了一定的威脅,比如至正二十年,窩闊台後王陽翟王發動叛亂,擁兵數十萬,直逼中都,問責元順帝。”
“再有,對北元構成最大威脅的恰恰是來自拖雷係內部勢力,即蒙哥後裔與阿裡不哥後裔,當年蒙哥去世後,忽必烈即位,蒙哥後裔自然心懷不滿;而阿裡不哥後裔更因阿裡不哥與忽必烈爭奪汗位身死的緣故,與元中央結成世仇,恰恰蒙哥、阿裡不哥後王封地皆在嶺北行省西部,前者封地在劄不罕河,後者封地在按台山至吉利吉思等處,亦屬西道諸王。”
李祺再次圈出了幾個地方,正是蒙古西道諸王分封地。
“可以說,嶺北行省西部甚至是北元的敵對地區,北元政權對嶺北行省西部勢力的擔憂恐怕並不低於對我大明的程度,這也是北元偽帝妥懽帖睦爾與偽太子愛猷識理答臘一直居於大漠東部,而不西進,甚至不願向西北諸王求救的原因。”
“他們不願求救,甚至是不敢求救,一旦被這些西道諸王得知中央朝廷孱弱,恐怕不等明軍出手,這些西道諸王就會率先動手,鏟除現在的中央一係,以報先祖血海深仇了!”
頓了頓,李祺將目光移向東邊。
“東道諸王由於是成吉思汗諸弟,按照蒙古觀念是無繼承汗位的資格的,雖然在忽必烈時期曾聯合海都,發動叛亂,但失敗之後軍隊遭到重新分配,勢力大損,已受嶺北行省與遼陽行省的節製,對中央的態度要更順服一些,往往追隨中央打擊叛亂的西道藩王。”
“遼陽行省與嶺北行省東部一樣,都是北元統治的大本營,甚至高麗境內之耽羅因是蒙古人聚居遊牧之所,而成為順帝王亡國前預先想好的避難之所。”
李祺眼中閃過一抹憂慮,源自於曆史改變後的不可確定性!
“我們現在真正該擔心的,正是那些西道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