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北岸,三降城。
三降城唐時亦稱河外三城。
初以接受匈奴貴族投降而建,至唐朝時因後突厥汗國的興起,成為黃河外側駐防城群體。
三受降城體係是唐朝建立的進攻型軍事重鎮體係,控製了漠南,使後突厥汗國的根據地、政治軍事經濟的中心地區成為唐朝北疆內的軍事地區,被唐朝控製,嚴重削弱了後突厥汗國。
東受降城,這座破敗的古城,迎來了一批客人。
李祺背著李文忠,滿臉疲憊之色。
自從那日炸毀大寧後,他便做出了一個冒險的決定,深入大漠攪亂元軍後方,並且找一找李文忠這個家夥。
這並不是在冒險,畢竟李祺麾下的精騎,並不遜色蒙古鐵騎多少。
更彆提,明軍精騎還配備了三眼銃這等沙場利器,即便遭遇了數量眾多的敵軍,也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再者,現在的蒙古鐵騎,早已經不是當年成吉思汗麾下那支無敵鐵騎了。
蒙古鐵騎為什麼會衰亡?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失去了凝聚力。
成吉思汗死後,先是內部出現分裂,隨即忽必烈與阿裡不哥血戰了一場,甚至忽必烈還帶著漢人屠殺蒙古人,說出去都覺得離譜。
最後忽必烈確實勝了,可是人心也散了。
或許連忽必烈自已也沒想到,他的這一舉動影響是相當深遠的,直接造成了蒙古帝國的分裂!
當年蒙哥竟然在釣魚城下莫名其妙地死了,忽必烈先是大驚失色,繼而大喜過望,和南宋的丞相賈似道簽訂了盟約後,就率兵北返,準備搶汗位了。
蒙古人的繼承製度有兩種,第一種是幼子守灶的習俗,第二種是嫡長子繼承,而蒙哥的孩子都是娃娃,沒什麼威望,因此蒙古貴族們都依照慣例擁拖雷幼子阿裡不哥為新的蒙古大汗。
可不甘心的忽必烈在河北漢人們的支持下,於燕京直接登基為汗!
也就是說,從正統性的角度上考慮的話,人家阿裡不哥才是蒙古帝國合法的第五任繼承人,而忽必烈則屬於以下犯上的亂臣賊子!
而且蒙古大汗的推選,必須經過由蒙古貴族們共同參與的忽裡台大會推選方可誕生。
阿裡不哥就是走的這個流程,而忽必烈那裡根本就沒有得到蒙古貴族們的認可,就在漢人們的勸進下,自立為汗了,這簡直就是罪大惡極!
隨後圍繞著帝國的歸屬之爭,阿裡不哥和忽必烈進行了一場長達五年的大戰,結果最後的贏家,反而是忽必烈,他成功擊敗了自已的弟弟阿裡不哥,並在漢軍的幫助下,攻破了蒙古帝國的首都哈拉和林!
規矩就是規矩,打破起來容易,可想要重新建立那就難了。
雖然在成吉思汗死後,圍繞著汗位,黃金家族內部也發生過流血衝突,但是隻有得到了由蒙古宗王們共同主持的忽裡台大會認可的人,才能夠成為帝國之主,卻是從未被打破的規矩。
可是,忽必烈卻壞了這條規矩,他以武力擊敗了擁有正統合法性的阿裡不哥,搶下了大汗之位,破壞了蒙古帝國本就不多的慣例。
放在華夏曆史上麵,其影響之惡劣絲毫不亞於司馬昭當街弑君!
其次,如果隻是蒙古人之間的內部戰爭,那麼那些早就已經在歐洲,西亞,中亞甚至是南亞落戶的蒙古王爺們,或許能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問題是你忽必烈,可是帶著漢人攻破了大蒙古帝國的首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