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祺進駐遵化鐵廠。
先是以雷厲風行的強行手段,直接斬殺了欺壓匠人的貪官汙吏,以此得到了這些匠人的支持與擁戴。
緊接著李祺一紙奏章將張德華吐露出來的名單上報朝廷,此刻仍舊是太子標監國理政,老朱陛下還與馬皇後在民間微服私訪。
太子標沒有絲毫猶豫,全力支持李祺,直接將工部涉案官員全部拿下,並且派遣毛驤率錦衣衛嚴加追查。
自此,第一步算是成功了。
鐵廠內的工匠,第一次拿到了本該屬於他們的工錢,雖然不是很多,但是意義非凡。
以往他們承擔徭役期間,彆說什麼工錢月餉了,還得自已準備吃食,生了病更沒錢去看大夫,隻能自已硬扛,死了就是一張破草席裹好丟去亂葬崗。
徭役之苦,十倍苦於賦稅,不知多少百姓子民因此而家破人亡。
而工匠則是徭役的主力軍,更是過著生不如死的煉獄生活。
直到李祺的到來,他們終於看到了一些希望,至少現在可以吃上一頓頓的飽飯。
這幾日下來,李祺也漸漸了解了一些鐵廠的實況。
事實上,大明冶鐵業無論規模、產量、技術都超過了以往任何朝代,由於生鐵在農業生產、手工業製造、日常生活和宗教信仰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用途,因此冶鐵業不僅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也促進了澤州與周邊區域之間的商品貿易。
值得注意的是,鐵和鹽一樣都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因此曆朝曆代的官方對鹽鐵實行專賣製度,即“鹽鐵專營”。
不過這樣一來,官營冶鐵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官營冶鐵是為了鞏固國家統治、增加財政收入而實行的對鐵的壟斷經營政策,其生產與銷售均由政府主導,產品與產量多為滿足政府需要而定。
因為無視市場經濟規律,容易造成供需脫節,很難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其次,官營冶鐵由政府管理,由於不計成本,加之缺乏競爭、生產效率低下且浪費嚴重,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卻價格昂貴,不利於社會民生。
再次,官營冶鐵由政府強製性役使工匠生產,大明工匠社會地位低下,加之報酬待遇菲薄,因此經常消極怠工,由此也導致生產技術停滯不前。
以致於因為官營冶鐵所管理不善,朝廷被迫停罷官營,隨著官營鐵冶廠的衰落與倒閉,明政府逐漸放鬆對民間冶鐵的限製,民營冶鐵業隻需向政府繳納一定的礦課,即可自由開采冶煉,由此冶鐵業在澤州民間迅速發展起來。
比如說眼前的遵化鐵廠,其實就是官營與民營的合作模式。
按照老朱陛下定下的規矩,“令民得自采煉,而歲輸課程,每三十分取其二。”
相當於是放開了鐵器的貿易,隻要官府可以收取相應的稅款,其他就不再多管了。
初步了解後,李祺也展開了工作。
這一日,他召集全部匠人,直接下達了命令。
“你們的任務隻有一個!”
“將原先這些煉鐵爐全部推倒重建,用我的圖紙打造高爐,絕不容許出現任何偏差,都聽明白了沒有?”
此話一出,全場嘩然。
這遵化鐵廠的那幾十座煉鐵爐,可是匠人的命根子啊,沒有這煉鐵爐他們拿什麼煉鐵,煉不出來鐵他們還拿什麼養家糊口?
一時間,上前鼓噪不已,頓時議論紛紛。
其中一位老匠師感受到了這股洶湧民意,他忍不住硬著頭皮開了口。
“大人,這煉鐵爐可是大家的命根子,要是突然間就這麼推倒了,那大家拿什麼養家糊口啊?”
“再有朝廷那邊,每個季度都要交銀子過去,鐵廠還要承擔相應的軍械份額,要是我們完成不了,到時候朝廷怪罪下來……”
“放心!”李祺擺了擺手,“朝廷那邊我自會負責,我已經上奏了皇帝陛下,此事無需擔心。”
“至於你們的營生問題,在鐵廠整改期間,所有匠人全部采用登記打卡製度,每個鐵匠每日按時上下工,便可以領到工錢,絕不會虧待任何一人!”
即便如此,匠人們依舊還是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