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準備金!那就一起辦!(2 / 2)

“不應該啊,光是倭國那邊的銀錢,都夠朝廷用許久了吧?”

太子標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埋怨道:“你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朝廷各處都要用錢,這糧種的推行更是重中之重,朝廷為此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些年掙的銀子,幾乎全都砸進去了!”

“再有這仗打了兩三年,耗費的錢糧,那也是難以估計……”

打仗打仗,打的就是錢糧。

前麵這場國戰,幾乎將大明十來年的底蘊耗費一空了。

如果不是李祺提前一步開拓了東海貿易,讓朝廷財政得到補充,隻怕這一仗打下來,最後的輸家,反而會是大明!

“這倒是個麻煩,不過問題不大。”

李祺笑道:“既然如此那索性就將兩件事情一起給辦了!”

太子標聞言眼睛一亮,忙追問道:“文和,你說的是……”

“鹽商這邊,定成製度,剛好可以撈一大筆銀子!”

李祺主持鹽場改革的事情,太子標是知道的,所以立刻就反應過來,李祺想做什麼了。

“隻是這樣一來,那開中法就不得不變了……”

開中法,簡單流程就是商人把糧食送到邊鎮,然後再用交割文書到戶部領取相應的鹽引,拿到了鹽引再到鹽場領鹽,最後就是通過自己的渠道售賣出去以此謀利。

鹽鐵都是百姓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資,因此存在極大的暴利。

尋常百姓什麼都可以缺,但鹽是活命的東西,怎麼能缺得了?

這“開中法”其實就是一種打包形式的捆綁銷售,利用商賈逐利之心,放出食鹽專賣權,從而通過商人的銷售渠道和運輸渠道來完成糧食的配給,以此解決九邊重鎮糧食短缺的問題。

“惠商利國、恤灶體民、義利並重”,這是開中法的核心內容。

惠商利國,就是鹽商可以通過開中法從中謀利,而國朝則可以免去輸送糧食到九邊軍鎮的損耗;恤灶體民,就是體恤作為鹽業生產者、鹽場灶民的生存處境,關注並努力解決灶民問題;義利並重,就是在不違悖道德的基礎上,重視鹽利的價值,肯定官員的理財才能與百姓的逐利之心。

輸糧開中,在於調動了百姓運送軍糧的積極性,不足之處就是讓利給鹽商,減少了政府的收入。

但輸糧開中製的有利之處遠不止節約國力民力,還促進了邊境的開發,因為開中製一出,鹽商為了節省運糧成本,就招募大量農民青壯在邊境附近開荒種地,充實了國朝邊境軍鎮,穩定了各大軍鎮的糧食價格,對國朝邊鎮的穩定和開發具有積極意義。

這也是太子標提出異議的地方。

李祺如若變革鹽法,那隻怕長城軍鎮將會受到毀滅性影響。

“這一點可以放心!”

李祺給出了解決之策。

“各大鹽場先定好鹽商,將官員從這一步裡麵給踢出去,避免他們借此貪腐受賄,然後按照地理區域劃分,承擔邊鎮軍需的鹽商可以給予一定的補貼措施,務必確保錢糧可以輸送到邊鎮!”

“說起來,這開中法也有隱患,這鹽引存在暴利,因此朝廷實施開中法後,許多權貴看到有利可圖,便開始想方設法奏討鹽引,倒賣給商人,換取利益,或公然走私,在正鹽中夾帶私鹽,牟取暴利,以致於鹽商輸送糧食後到鹽場也換不到鹽,鹽政就此敗壞下去!”

“所以,這個流程必須簡化,鹽運司臃腫龐大,給了這些士紳官員貪腐獲利的機會,必須精簡下來,各大鹽場由衛所軍方負責,鹽商直接與衛所軍方對接,將士紳縉紳從鹽政裡麵踢出去!”

太子標聽後深吸了一口氣,沉聲道:“文和,這樣做的話,士紳縉紳恐怕不會答應!”

“答應也好不答應也罷!”李祺冷笑道:“現在可是洪武初年,軍方鼎盛的時期,他們難道還敢造反不成?”

“彆忘了,我們才打贏了國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