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第 48 章 武周(2 / 2)

秦唐之好 晏央 8107 字 5個月前

根據他的觀察和推斷,李唐王朝從李世民這個唐太宗到如今坐在皇位上的皇帝,再到李令月,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嬴政不信在李世民做了諸多舉措之後,李世民的繼任者與李令月會什麼都沒做。

“興建學堂,開辦科舉。天子親自做主考官,培養並遴選出所需的人才來。如此一來,門閥貴胄自然無法再繼續壟斷朝廷官員。”

“科舉……”嬴政眯起了眼。

他意識到,待軍功製崩潰之後,新的上升渠道,興許可以從這方麵著手。

當然,秦若實行科舉製,與後世的科舉製定然不是一回事。

說白了,科舉製就是給底層黔首留一條上升通道,大秦創立之初,若是興辦科舉,實質上依然是在士人中選拔人才。

但這無妨,李令月口中對皇權造成威脅的門閥貴胄,在大秦還未成氣候。等到幾代之後,門閥世家漸漸形成雛形了,大秦應該也能培養出一批沒有背景的讀書人了,到時正好將這些人引入朝中,來製衡世家。

李令月道:“我阿耶在位之時,削了一批不安分的世家貴胄,可惜他身子不好,在我年幼之時便撒手人寰。後來,我阿娘上位,許多人因她非李家血統,且又是女子之身而反對她。我阿娘殺了許多無法招攬的大臣,為了填補朝中的空缺,她更是大力推崇科舉,用人隻看才乾,不問出身。在打壓世家收攏權柄方麵,我阿娘倒是遵循了我阿耶的遺誌。”

嬴政:“……”

這段話的信息量,似乎有些大啊。

“你阿娘,上位?”

“不錯,如今我大唐,同時也是大周在位的皇帝,正是我阿娘。”

李令月道:“否則,你以為我為何能被立為皇儲?我阿耶雖疼我,但他中意的繼承人,從來都不是我。且不說我阿耶過世之時,我年歲尚幼,看不出資質來。即便我阿耶能活到如今,看到我比我的兄長們都強,他想的,也必是讓我去輔佐我的兄長,而不是立我為太女。”

在這一點上,她阿耶興許會比收回女兒兵權的李淵好一些。但有些固有觀念一旦形成,便很難改變。

事實上,武皇也不是一個女權主義者。至少在李令月主動站出來說想爭權奪位之前,武皇考慮過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李弘李賢等人,考慮過將皇位傳給自己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等人,唯獨沒有考慮過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女兒。

但武皇比其餘皇帝開明的一點就是,她自己是以女子之身上位,她不會排斥她的繼任者是一位公主。

後來,李令月用實打實的功績證明了她比她的兄長們強,且她非但不會像她的幾個兄長們一樣與武皇對著乾,還能幫助武皇收攏軍權鞏固地位。

彼時,無論是站在利益至上的皇帝的角度上,還是站在母親的角度上,武皇都不會選擇李令月之外的人。

李令月同樣是以女子之身成為儲君,她的太女地位注定不會像她兄長的太子地位那般穩固,她需得仰仗武皇,武皇不必擔心她會背叛自己。

“我阿耶駕崩之後,留下的遺旨是讓我的太子長兄繼位,阿娘作為攝政太後為大唐把握大方向。但我的長兄在我阿娘看來不成器,從前我阿耶還在的時候,我的長兄便與阿娘政見多有不合,時常指責我阿娘殘忍濫殺。於是,我阿娘沒有遵循我阿耶的遺旨,而是親自登基做了皇帝,並改國號為大周。與此同時,為了安撫大唐的朝臣,她依舊立我大兄為太子,待她百年之後,武周重歸李唐。在我朝,如今‘大周’與‘大唐’的國號並存。”

“我阿娘比許多男子還能耐,即便我的阿兄如我阿耶所願那般上位,也不會做得比我阿娘更好了。但總有一些人喜歡黨同伐異,不符合他們認知的,便是錯的。隻因我娘是女子,即使我阿娘做得再好,在他們眼中,我阿娘依舊渾身是錯。”

李令月對嬴政道:“其實,有一些人若是因為自身利益受損而反對我阿娘,我倒是能夠理解。我阿娘上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阻礙我阿娘上位同樣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利益之爭本沒有對錯之分,端看掰腕子之時誰能掰得過誰。但有一些人不能正視我阿娘的能耐與功過,一味地否定我娘,就顯得淺薄而愚昧了。”

嬴政對此並沒有發表什麼看法。

隻要能夠讓王朝一直繁榮昌盛下去,他並不在意上位的究竟是兒子還是女兒。

雖說武皇以外姓之人的身份奪位之事讓嬴政感到有些微妙,但一想到武皇終究會把權柄歸還給李家之人,這點微妙也不算什麼了。

也許正如李令月所說,讓自家能耐的皇後、太後代為掌管皇權,比讓自家蠢兒子上位要強得多。蠢兒子會敗家,能耐的皇後、太後卻能讓皇位實現平穩過渡,指不定還能擴大家產。

當然,這皇後、太後必須腦子拎得清才行。若是如趙姬這種蠢到要將自己兒子的江山拿去拱手送給情夫的,就罷了。

不過,像趙姬這類人,在後世的王朝中,多半也當不了垂簾聽政的攝政太後,但凡她的皇帝丈夫腦子清醒些,就不會把幼子與江山托付給她。

“我身處權力的中心,見過了宮闈的詭秘風雲,也感受過身不由己的滋味兒。我不願如我大唐其餘公主一般,到了年齡便被許嫁出去。恰好,我武力過人,與我的太宗阿翁有諸多相似之處。於是,我主動站了出來,為我阿娘收攏了我阿翁留下的玄甲軍——這支隊伍本是我阿翁留給我阿耶的衛隊,將領雖對我阿翁、阿耶忠心耿耿,但並不如何聽我阿娘的指揮。”

“我年滿十三歲時,東-突-厥降而複叛,我主動向阿娘請纓戍邊。自此便開始鎮守安西四鎮……”

一直以來,嬴政對李令月的認知都是片麵的。

但今日,在李令月的敘述中,他“看”到了一個更為完整的李令月。

最初的李令月,並不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公主,但在看清了權力的無情之後,為了掌握自身的命運,她開始爭權奪利。

當她的才乾逐漸展現出來,當她發現,原來她還能做到更多事情之後,她便越發不甘居於人後。

她一步步,走到了今天這個位置。

想要獲得什麼,便拿什麼來換,這很公平。

在與李令月的那次親密中,嬴政曾觸及她身上留下的道道新傷舊傷,那些傷痕便是她的功勳。

當她的兄長們都在繁華富庶之地過著安逸的生活之時,是她站出來保家衛國,平定邊患,又讓邊陲小鎮從動蕩不安漸漸變得富裕了許多。

唐太宗之時,雖滅了回紇、高昌、焉耆、龜茲等國,並在龜茲、焉耆、於闐、疏勒設置安西四鎮③,但他並未讓這些國家徹底歸心。

對於開疆擴土而言,占領土地,往往隻是一個開始。如何將這些土地真正納入王朝的管控,才是重中之重。

李令月擔任安西節度使後,用經濟、文化等手段,不斷消化著打下來的土地,同時也蠶食著周邊各國,加強大唐對這些國家的管控,並讓這些國家的百姓認可自己大唐人的身份。一些未被納入大唐管轄範圍中的彆國百姓,也因大唐人待遇甚好而向往著成為大唐人。

若是這樣的李令月不配為儲,還有誰配?她那些隻會高談闊論的兄長嗎?,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