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有薊州韓芳、蔡柏,在離陽不得擅動的軍令之下,毅然率軍突出接應了流州騎軍。
西楚廣陵道戰事中,老將閻震春帶三萬閻家鐵騎戰死,淮南王趙英全軍覆沒。
最終,趙篆也沒能利用西楚叛亂削藩,燕敕王保存了實力揮師北上兵壓太安城。
上天給這個年輕皇帝的時間太少了,他做不到力挽狂瀾。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太安城之圍中,袁庭山、宋笠、齊神策背叛離陽投靠南疆,不被趙篆看好的膠東王趙睢、盧升象率部戰死,而被趙篆看好的名將許拱卻打開了西門。
隨著許拱開城投降,趙篆徹底輸了。
最終,趙篆捧國璽出城投降,他隻是讓那個年輕宦官保皇後嚴東吳無憂。
趙篆的結局終究還算不錯,去了北涼,當了一名私塾先生,與嚴東吳一起隱姓埋名,遠離世事喧囂。
太安之亂結束後,由南疆道扶持登基一旬的靖安王趙珣也走到了儘頭。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北涼臥底舒羞真的對趙珣動了心,追隨他而去。
隨著一切平息,南疆世子趙鑄成為離陽新帝。燕敕王藩邸老人顧鷹、張定遠、梁越、葉秀峰等人成為開國王侯,袁庭山、宋笠、齊神策、車野也成為新貴,平步青雲。
對於陳望、孫寅、宋恪禮、範長後、李吉甫、嚴池集這些舊臣,趙鑄也是進行了重用,都是位極人臣,還有陸詡,依然掌管趙勾。
值得一提的是,張巨鹿的女兒張高峽成了皇後,張巨鹿也終得平反,而張邊關的兒子已會朗朗讀書。
最令人想不到的是離陽老將楊慎杏,他當年兵敗廣陵被貶北涼卻又東山再起。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在鋪天的反對聲中,楊慎杏毫無保留地將北涼五州節製權移交給了涼王舊臣陳錫亮,安然歸隱。
同樣讓人意外的還有楊慎杏的兒子楊虎臣,他因破北莽有功,進入離陽兵部,但讓人費解的是這個土生土長的離陽人始終以涼黨自稱。
其實,再深究一下,這又是很正常的事。
不用去想太安城的年輕宦官,離陽隻要姓趙對他來說就無所謂。
真正讓人疑惑的是一碗餃子賣離陽的顧劍棠到底做了什麼,最後的結局又怎麼樣了。
還有個讓人疑惑的地方是離陽新朝沒人再敢嘲笑北涼了,南疆反倒成了過街老鼠,新朝皇帝公侯都出身南疆,南疆為何會被看不起。
徐驍去世後,徐鳳年接任北涼王,涼莽大戰隨之開始。
徐鳳年憑著出色的能力,贏得了北涼三十萬鐵騎的認可,也贏得了白煜、宋洞明、寇江淮、謝西陲等外來人的傾力支持。
涼莽大戰,以北涼勝利而告終。
北莽沒能攻下拒北城,反被以李彥超為首的李陌藩、洪書文、曹小蛟、皇甫秤、洪新甲等北涼將領長驅直入北莽王庭。
另一方麵,寇江淮、謝西陲、曹嵬、鬱鸞刀、王京崇聯手攻破了北莽南朝的中樞西京。
北涼雖勝,隻能說是慘勝。自涼莽大戰開始,虎頭城劉寄奴、鐵浮屠主將齊當國、幽州騎軍主帥田衡、龍象軍副帥王靈寶、左騎軍陸大遠、右騎軍周康等人先後戰死,三十二萬北涼邊軍先後留名在清涼山後石碑之上。
這次大戰後,左騎軍、右騎軍、幽州步卒、龍象軍、鐵浮屠、白羽輕騎、脂虎軍、渭熊軍、僧兵、遊弩手、鳳字營等幾近全部覆滅,最後隻剩下大雪龍騎軍唯一成建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