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這還真有點虛幻(1 / 2)

崇禎如是打了雞血一樣興奮。

一種夢想成真的激動感充斥在他的心頭。

自從南遷以來,他做夢都想著能北複中原,但實力不允許啊。南明朝廷簡直就是一個空架子,手中僅有的兵馬不是殘兵敗將,就是烏合之眾。

不要說是北複中原了,就連上遊的左良玉軍的威脅都能叫他患得患失,夜不能寐。

在左良玉病死之前,金陵朝廷的局勢真是相當惡劣的。

崇禎帝對左部兵馬完全沒有掌控權。

崇禎十七年時的崇禎帝,手中的兵馬欠缺,收複失地乃是妄想,自保都難才是第一位的。除了可以用大義名分來壓製左良玉之外,他都還要借鄭芝龍的力來鞏固自己的權威。所以,他心裡即便是有些不樂,也默認了那時候朝野上下一片讚成之聲的‘聯虜平寇’之策。

後者說是先‘聯虜平寇’,再滅北虜而光複中原,重整河山,實際上後半截都是虛話,都是安慰崇禎的假話。韃子要是那麼好利用那麼傻瓜,他們也進不了關了。

這點崇禎帝自己都心裡清楚。

真聯虜平寇了,那今後的天下也就南北分立了。

等聯手滿清滅了李自成,大明再北上收複中原,這完全就是無稽之談!

那些江南的士紳官僚們是很渴望如此的,因為如此的話他們自身的利益也不會受損。而要是與滿清的戰爭一旦打起來的話,則朝廷難免就需要大批的軍費,難免就要攤派加餉,這是從他們的口袋裡掏錢啊。更有落得大敗的可能,亡國亡家了,他們的損失就更大了。

反而是‘聯虜平寇’之策,此策既行,自己既可以坐享江南財賦充盈之地,依然可以過著紙醉金迷的太平日子,還沒有了大批的北地士子來跟他們爭權奪位,豈不是美哉樂哉?

便是大批被送去了金陵的北地官員和皇戚勳貴,大多數人也不去想北複中原的事兒。

大明朝要能北複中原,他們又怎麼可能被趕到金陵來麼?

還是安穩為第一。

剛剛曆經了巨大驚嚇的他們,很大一部分人在那個時間點都是如此想的。

包括洪承疇等人,那都是打心眼裡對韃子的八旗兵有所畏懼,認為平原野戰,絕非是韃子的敵手。

可這一切隨著左良玉的突然病亡,就全都有了新的轉機。

左良玉一死,左夢庚對三十六營將領的控製力大為減弱,等於就是說朝廷對左軍各部的影響力在大幅度的上揚。鄭芝龍又要海外建國,這南明朝廷本來還有些不穩當的江山立馬就穩如泰山,再也不見半點的風雨飄搖之感。

甚至於在一些人眼中都有了更進一步的可能!

為什麼不能更進一步?八十萬左軍都要被朝廷給收攏了,為什麼不能更進一步?

一直反對聯虜平寇之策的黃得功就不說了,隻洪承疇的態度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有了左良玉部的數十萬兵馬,則不僅是金陵上遊地區的江防穩固,南明實力更是大增。

而滿清卻與李自成陷入了苦戰之中,這個時候趁機北伐,能不能打進北直隸一舉收複了神京不敢說,但順利收複中原、齊魯卻是肯定的。

而滿清即便是察覺不對,迅速從山陝撤兵,彼輩的久戰之兵又如何能碾壓的了南明的百萬得勝之師?

彆亡了鄭芝龍的那個提議,對北地降賊降虜士紳官員們的清算,大筆的錢糧財貨已然就擺在那裡了,洪承疇私下裡就以為,士氣軍心斷無問題。

崇禎帝見了洪承疇的奏章後,便尋了個理由將他招入金陵麵議,結果是他更加的心馳神往了。這人本來就耳根子軟,容易被說動。偏自己那定的主意卻中一條路走到黑……

洪承疇一時間就又成了崇禎帝的寵臣。

他現在是見夢寐以求之事已然就擺在了自己的眼前,唾手可得,那要還按耐得住,他就不是崇禎了。

不過洪承疇此提議的一個大前提就是滿清的主力儘數與李自成在激烈交戰中,那崇禎帝就隻能按耐得住心中的激動,耐心的等待起來。

老天不負有心人,這終於叫他等到了。

從清海的固始汗有動的消息傳來,崇禎帝就打起了精神。那果不其然,滿清對李自成下狠手了。隨著大同和河洛的淪陷,豫西北州府和晉北全落在了清軍的掌控中,陝北和晉南也徹底暴漏在了韃子的麵前。

多鐸先對晉南下手,等調動了李自成的大順兵後,那漠南蒙古各部早就彙集好的大軍,與阿濟格所率的八旗兵合流,迅速從榆林南下,直插延綏。

李順全麵陷入了被動。

現在李自成晉中、晉南全都不要了,要不是襄陽的白旺軍陷得太深,恐怕荊襄他也不會要了,就一門心思的固守關中,儘可能的收縮來兵力,準備著與阿濟格軍決戰。

崇禎帝在金陵城裡都收到了如此之消息,這中間的時間都已經過去,現在李自成與阿濟格肯定已經在延綏大戰來。

大好機會,這可不就是大好機會?

自從洪承疇向他獻策以來,他這些日子裡就無時無刻不在盼望著這一日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