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 / 2)

“報,明軍已過盧溝橋。”

“報,明軍前鋒曹變蛟部已達宛平。”

……

一聲聲稟告傳進了阿濟格的耳中。

阿濟格就靜靜的聽著,明軍的動向,兵力,差不多都探查清楚了。

曹變蛟部一萬人左右的人馬為先導,身後是高傑部和許定國兩部,劉良佐還在良鄉。

明軍的騎兵不多,前鋒曹變蛟部都還不足千人,火炮也少有,火槍倒是有一些。步軍陣型很是嚴整,一萬人前中後左右衛層次分明,不愧是大名鼎鼎的小曹將軍。

他們在關外時候的老對手了。

但阿濟格卻不怕。因為連同在京八旗,他手中足足有三萬馬甲兵,再算上京城裡的綠旗兵,就是等明軍全軍到齊了,再擺開陣仗廝殺,他也不怕的。

更彆說現在‘敵明我暗’!

這才是阿濟格最大的優勢。要不然,等明軍擺開陣仗,他手中的馬軍就算占據著兵種上的天然優勢,那也不見得就能輕鬆解決明軍。

縮成一團的步軍是騎兵最頭疼的敵人。就像當初的渾河血戰。那些個白杆兵,可是連火槍都少有的。

如果曹變蛟也能練出白杆兵一樣的兵馬,那抗拒力有多大,不打過一場,他還真拿不準。但他可以肯定的說,自己絕對沒辦法在最短的時間裡解決了曹變蛟,然後繼續攻擊高傑和許定**。

當然了,他是絕不認為自己手下的三萬八旗馬兵會被六七萬分散開的明軍在野戰中擊敗的,那是開玩笑。他的“憂慮”隻是基於自己會付出多少的傷亡和花費多少的時間。

當明軍多路進軍,而不是一二十萬人集做一團來到燕京時,南蠻的敗軍早就定下了。

從良鄉出來,曹變蛟的進軍速度很快,直到盧溝橋附近才驟然變緩。

這不是他畏戰畏敵,隻是因為距離燕京城越來越近,距離敵人越來越近時,習慣性的謹慎罷了。

盧溝橋是進出燕京的要道,其不遠處的宛平城,雖然城池狹小,全城東西長不足二百丈,南北寬不足百丈,是個絕對的小城。但這卻是燕京真正的城門。

城居永定河東岸,正臨盧溝橋,直扼京畿咽喉要道。

且作為一個崇禎十一年才開建的衛城,宛平從形製結構上就與普通的城池大不相同,城內並無一般縣城的大街、小巷、市場、鐘鼓樓等設施,並僅設東西兩座城門,局製雖小,而崇墉百雉,儼若雄關。

曹變蛟清楚的知道清軍在宛平駐有兵馬,自然要謹慎。

此刻,兩軍斥候之間的碰撞也激烈起來。

明軍想要探清前方的敵情,而清軍的探馬斥候則是拚命的抵抗。

這些都是兩軍中的驍勇之輩,在盧溝河沿岸追逐來去,刀弓交錯中揮灑著的鮮血,為這場大戰奏響了序曲。

坐鎮中軍的曹變蛟,聽到前方不停傳回來的探報,心裡卻是悲喜交加。

悲傷的是夜不收的損傷太慘重了,這些夜不收可是他軍中的精銳;而喜悅的卻是,韃子越發瘋狂了。

這肯定是絕望中的瘋狂!

滿清這般拚死拚活的遮蔽他的視線,曹變蛟並不認為是韃子已經有大軍援到了,而是認為韃子在拚命的拖延時間。

隻要夜不收不能探明敵情,自己肯定不敢迅速進軍。

當然,燕京城內也不是一個韃子兵都沒有,多爾袞既然沒有逃走,那肯定也會頑抗一番。

曹變蛟自始至終都沒有想到阿濟格的援軍會那麼快就抵到燕京。

他接到的消息是,阿濟格的大軍還在大同呢,而宣大連降暴雪,大軍怎麼能行進?

阿濟格則不再等待了,吃飽睡好後他站起身就傳達了出戰的命令。

“全軍開拔,緩行,保持進攻陣型,一旦接敵,立即進攻。”

燕京城外密集的馬蹄聲,成為天地中唯一的聲音。

這一次,阿濟格的戰術相當的簡單,就是猛打猛殺。不論地形上的限製,這騎兵隻要上了規模,那其本身就已經定了戰術。

馬再有靈性,戰馬訓練的再好,它們也不是人。所以騎兵也永遠不會像步軍那樣有著無數的花樣。

進擊中的騎兵群,衝鋒疾馳而至,狂瀾般席卷而到,這就是他們的戰術。

速度與力量的結合,殺傷和自傷的交織。

這就是騎兵!

阿濟格將親自率領大軍的主力——一萬滿軍旗馬甲兵,毫無保留的正麵攻擊,其餘部隊則會在之後,對明軍的側翼進行攻擊。

蒙軍旗一半人馬配合作戰,還一半會繞到曹變蛟軍,繼續向南向著高傑、許定國部發起牽製攻勢。

這不止是要呆滯他們的速度,還要在曹變蛟敗兵潰退到這兒後,讓明軍亂上加亂。

這種事兒時間是很難把握的,稍微有差,最佳的時機就錯過了,那就要看阿濟格究竟能把曹變蛟打成什麼樣兒了。

在沉悶如雷的馬蹄聲中,大軍和吹了氣的氣球一般,迅速膨脹蔓延開來。就像輪船劃破海麵留下的水痕,從一條細細的長龍迅速變作一正麵寬達一兩裡的騎兵群。

燕京城距離宛平隻有十裡多些,大軍才活動開來,便就進入了攻擊狀態。

一個個八旗兵眼睛裡慢慢帶上了血絲,他們才不想回到冰天雪地的關外,更不想在這個風雪交加的時代,讓自己的妻兒父母踏上逃亡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