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埋下釘子(1 / 2)

張灝看著手中的書信,雙手都在顫抖。明明房間裡暖和的很,四角的火盆燒得正旺,這從他身上隻穿著一件綿袍便能知道。但此刻心頭卻如墜進了千年冰窟之中,冰寒刺骨!

簡簡單單的一封信,寥寥三二百字,此刻卻重若千斤,壓得他都要承受不起了。

因為這是趙構的親筆信!

他從來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竟然能收到來自大宋親王的親筆勸降書。

因為在太原之役後投效金人的他,早已經認定大宋不可能打得過金兵了,一個是江河日下,一個是旭日東升。張灝就打定主意跟著金人混日子了。

粘罕與斡離不兩路大軍會師汴京,他的眼中,趙宋國運已然就是風中的殘燭,隨時都能夠熄滅。哪裡想得到,再次得到從前線傳回的消息時,卻是一個巨大的驚嚇。

康王真做的好大事!

什麼是挽狂瀾於既倒,什麼是扶大廈之將傾,康王就是。

而且隨著局勢的翻轉,隨著消息的擴散,河東的形式也迅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仿佛一夜之間諸多州縣都變換了顏色一樣,甚至靠近嵐州、石州等地的州縣已經重新打出了大宋的旗號。

徐徽言、孫昂這倆硬骨頭與折可求這個見風使舵的小人會師一處,這般晉西北宋軍的實力就猛增了老大一截,就是他和金人齊心協力,亦奈何他們不得。

張灝是張孝純的兒子,張孝純就是跟王淵一同死守太原三百日的河東宣撫使兼知太原府。

作為一個宣撫相公的兒子,張灝當然不是武將,彆看他屢屢領兵,那卻是一個標準的再標準不過的文臣。隻是大宋朝曆來都以文壓武麼,張灝有張孝純這個老子在,在太原之役期間,那可是宋廷立起來的一塊牌匾。

先升知州,轉瞬升任河西訪察使,這在趙宋一朝可是很盛大的皇恩了,一多半是看在他的老爹張孝純守太原的份上。當時歸於張灝指揮的兵馬多達五六萬之眾,比如折可求就在其麾下。

不過折家軍在金軍南下之初就已經吃了個大痛,先是折家的嫡支折可存受命駐兵於崞縣,崞縣城陷被俘,押往應州,被金人囚禁了大半年才逃回了府州,繼而便含恨而死。折可求部也損失慘重。也是打那之後,折可求就無師自通的學會了‘臨陣轉進’這一蓋世絕學。然後的時間裡,在太原戰場上,折可求是一次又一次轉進開來。

宋軍第一次救援太原的時候,折可求率領漉延、麟府兩軍,還未接戰,劉光世所部失蹤了,折可求與金兵小戰後迅速轉進。

第二次救援太原,種師中姚古等部從東路金兵,折可求從西路進兵,然後折可求乾脆就沒去,隻因為姚古焦安節怯戰,吸引了朝廷的注意力,一個被貶,一個被砍,替折可求頂了雷。

朝廷雖然沒有責罰折可求,但清楚折可求兩次轉進的事情,於是第三次李綱救援太原,專門把張灝任命為何西路訪察使,希望張灝以父親被圍,而嚴厲督促麾下諸將進軍。

結果,折可求給張灝報了一個“麟州知州楊宗閔建言,當攻敵所必救。吾虛建上將軍旗號而赴晉州,太原之圍必解。”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在說:麟州知州楊宗閔建議,攻打敵人必須救援的地方,我折可求假裝打著上將軍的旗號去晉州,則太原之圍就可以解除了。

從此之後,折可求所部就失去了聯係,等再聽聞他部消息的時候,折可求軍已經回到府州了。

隨後,張灝部軍心大亂,隻好率軍退到郭柵駐紮,可金兵緊跟其後便殺了來。統製官冀景所部先行潰逃,遂引得全軍大敗。隨後在水文縣,統製官張思政偷襲金寨,斬首數百,得了一個小勝,但次日金兵就以三千鐵馬來衝擊,張思政全軍大潰,數萬宋軍至此儘沒。張灝僅帶著數百牙兵逃去。

然後太原就失陷了,他老爹被金人俘獲,不降,送去了雲中囚禁。

張灝呢,卻得了趙桓的一禦批——“不忠不孝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