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發橫財的機會(1 / 2)

“大王有令,儘快統計河北河東諸州府縣境內無主之田畝。”

這是趙構下達的第一份政令。

作為大元帥府副元帥的汪伯彥被趙構表為河北西路安撫使,張所被表為河北東路安撫使,宗澤被表做河東路安撫使(陳遘是製置使麼)。

故而這一幫子人就全都忙活了起來。

包括黃潛善與梁楊祖,這倆人後者被趙構使做了三路都轉運使,前者則被他任命為常平使,順帶著去燒水泥造鹽田。

在北宋與燕雲的界河東端,也就是滄州一帶,那可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長蘆鹽場啊。

古漳河支流在其境內流淌,岸邊多生蘆葦,故稱為“長蘆”。南北朝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在此設縣,即定名長蘆縣,北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廢長蘆縣改長蘆鎮。

但這個時候的滄州並不產鹽。

因為河北地勢平坦,這一代的蘆葦和水窪沼澤,那還是宋軍河北防線的一部分呢。

長蘆鹽場真正發跡還要等到元末明初時候。

倒是遼宋界河以北的漢沽鹽城,卻是從後唐同光三年(925)便已經開始興旺。

趙構早前為了籌集軍餉可是采納了梁揚祖的意見印發了不少鹽鈔,現在他要開源籌響,那也一樣要先從食鹽入手。

因為這東西的見效最快。

鹽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偏偏宋朝的鹽價還不低,至少對比食鹽的成本來說,那是不值一提。

煮海煎鹽都已經很賺錢了,要是大規模的曬鹽,就更是財源滾滾了。

手握著東邊的長蘆和西麵河東的池鹽,趙構日後就可以不操錢財短缺的心了。

不過這隻是一個方麵,還要將無主失主之田地收入手中。組織流民難民軍屯是第一,給手下的軍兵將士分封田畝是第二,這些事完成了後,他的根基才算徹底穩定下來。

但後者所需要的時間卻遠比前者要長的多。

隻是統計各地的無主失主之地就要廢多長時間?再加上安置流民和土地劃分事宜,甚至還要鏟平地方上和朝堂上的阻力,想要把一切都徹底搞定,怕是一整年時間都不見得能完成。

……

黃潛善一臉欣喜的回到了住處,常平使!自己果然得了常平使的職位,還是河東河北三路的常平使,便是不如安撫使和都轉運使,也絕對的大權在握了。真不枉自己舉兵投奔燕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