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是南遷南遷還是南遷呢(1 / 2)

十七年的新春,偌大的紫禁城內一丁點的喜氣都沒有。

崇禎帝十幾年的皇帝史中雖屢屢被敗仗惡訊打擊到,卻從沒有向此時這般絕望。

關內最後一支能戰的大軍也完蛋了,他還怎麼來對付李自成?

後者席卷關中,橫掃西北,所到之處文武百官紛紛投降,告急文書雪片樣飛到他的桌頭。外人是體會不到他此刻悲涼又絕望的心情的。

九邊重鎮裡的河套、固原、甘肅三鎮已經儘數降於李自成,漢中也降了,流賊於關中之地更可以說是兵不血刃竟全其地。

“大明養士三百年,就無得一人乎?”崇禎帝此刻心中最恨的都不是李自成,而是那些辜負皇恩的無恥文武,那一個個對李自成卑躬屈膝的卑鄙士紳。

萬幸關中還有一個榆林鎮是忠貞的。叫崇禎帝心中感受到了一絲久違的溫暖。

哪怕這溫暖中也夾雜著刺骨的冰寒——他得到消息,李自成為了解決榆林問題,采取了先禮後兵的辦法。派出辯士舒君睿攜帶白銀五萬兩招降榆林諸將,同時命李過、劉芳亮率領大軍七萬隨後進發,以便勸降不成即用武力攻取。榆林總兵王定眼見大勢已去,借口往蒙古部落調兵,帶著幾十名親信逃跑了。虧得王定受命榆林總兵一職時還上書言,自己定儘心竭力以報浩蕩皇恩,其人實卑鄙無恥之極。

但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大明還是有忠良的。榆林道都任趕忙召集副將惠顯、參將劉廷傑等以及賦閒在家的將帥尤世威、尤世祿及王世欽、王世國、侯世祿、侯拱極、王學書與原延綏總兵李昌齡一起討論守城,大家公推世威當主帥,以圖據城抗拒。

兩軍激戰七晝夜,榆林城破,尤世威、王世欽、王世國、李昌齡等被俘,送押長安,不屈而死。

一道道惡訊飛來,很多地方的報急文書都還沒送到京師,地方官先就束手而降了李自成,如此的大環境下,崇禎帝能過好年才是怪事。

等到正月下旬時候,西北再傳來噩耗,大明在西北最後的據點——西寧衛也完蛋了。

效忠於大明的土司祁廷諫、魯胤昌等,先後擊殺了降將魯文彬和製將軍賀錦。後者本是革左五營中的三號人物,僅次被殺的賀一龍和病逝荊州的馬守應(老回回),在民軍內訌之中站在了李自成這邊,故而得封為製將軍。

賀錦在魯文彬陣亡後,一心複仇,旋即中了計策,被祁廷諫、魯胤昌坑死了。但西寧衛諸人到底實力薄弱,賀錦輕兵冒進遇伏而死,其部下將士實力依在,上下皆悲憤填膺,大軍殺入高原,輕鬆的那攻克西寧城,活捉了土司祁廷諫。

至此,整個西北地區的明軍據點已全部拔除,民軍渡河東征,奪取京師,後方已然穩定。

崇禎帝感受到了一股深深地危機。雖然他與李自成大軍之間還有表裡山河的晉西,還有大同、宣府兩鎮兵馬,但那都是守成有餘而攻不足。明軍一敗再敗,所有的機動力量都敗個乾乾淨淨了。李自成打來,便是暫時抵擋住了,也非長久之計。如是,他心中南下的想法也就更甚了。

當初崇禎帝為什麼要拒絕蔣德璟所請?那一大原因就是他心中已經生出了南遷的念想。

不過他現在有些小後悔了,自己當初不該拒絕了蔣德璟的所請啊。

那鄭芝龍表現的還很是忠貞麼,縱然有些桀驁,可在眼下關鍵時刻,也可以忽略不計的麼。

他要真的到了,南遷的事兒也就沒阻礙了。

可木已成舟,說什麼都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