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鄭李友誼靠三桂求訂閱(2 / 2)

“漢奸?這個詞用得好。額看那吳三桂就是漢人之奸賊。竟然投了韃子,置額一片厚遇於不顧,他不是漢奸誰是漢奸?”

紫禁城內,一身龍袍的李自成氣的破口大罵。他一直沒對吳三桂真的起動刀兵,對他又是懸賞,又是許諾,雖然心裡也打著算盤最終要解決掉關寧軍這個大山頭,可他對吳三桂也是一片真心的不是麼?吳三桂又是怎麼來報答他的?

竟然寧投韃子也不投他這大順皇帝,李自成恨不得一口生吞了吳三桂。

“陛下。鄭芝龍老奸巨猾,其言語並不能全信啊?”陳演張口說道。他還指望著吳三桂投效李自成後能在朝堂上撐他一撐呢。

“是不可全信,卻也不能不防。臣以為陛下當速命磁侯(劉芳亮)帶大軍進援京師,一邊再使人密探山海關。鄭賊言語,吳三桂已經發出檄文,張貼告書,既然如此,陛下當使人秘密前往山海關,是真是假一探便知。”牛金星看了一眼陳演,說出了一番挺合情合理的話來。

宋獻策、李岩、顧君恩等儘皆是如此。

李自成當然這道這是最穩妥的法子,現在還不能判斷吳三桂是不是真的要‘借師助剿’。可他心中卻隱隱有著一種危機,直接告訴他,鄭芝龍沒有說謊。

“如是假的,一切自然無憂。可若是真的,額又當如何應對?”

京城內的大順軍還剩下多少兵馬,李自成心裡很明白。去掉了唐通、白廣恩和馬科三總兵後,他手下的兵馬也就隻剩下七萬,如京城後更是沒有收納幾個明軍,崇禎帝留下守城的兵馬或是老弱,或是新近征召的軍兵,在大軍入城時候就或逃回家中,或直接投降後也被裁減了。

七萬人,怎麼著也要留下一些人守城吧?那能殺去山海關的兵馬,算上薊州的劉體純,也就六萬人。

而劉芳亮若能帶兵來援,實則也叫李自成覺得杯水車薪。

劉芳亮的十萬大軍說起來很多,實際也不少,沒十萬人也有七八萬了,但內中有太多的新兵了。而且攻略中原和齊魯兩省,分出去了不少兵,現在駐守保定的劉芳亮手中怕是三萬人都沒有了。而內裡真正能稱得上精銳老兵的人,能有一萬嗎?

再想到鄭芝龍提及的吳三桂軍和滿清兵馬,這粗略的一算,大順軍都1:2了,處在絕對的劣勢中。

便是算上唐白馬三總兵,還有宣府的兵馬,也依舊是劣勢啊。

何況還有戰力上的差異。

李自成整個人都抑鬱了。自己是大順天子啊,自己承天景命,順天應人啊。怎麼出了一個鄭芝龍攪得他頭疼之外,吳三桂也鬨起幺蛾子來了?而且一鬨騰就是大的。

鄭芝龍打仗挺厲害的,但他兵力有限,守有餘而攻不足。吳三桂可就不一樣了,他手裡握著五萬邊軍,背後又有韃子做接應,十幾萬大軍鋪天蓋地的打過來,李自成真有些頂不住啊。

因為他兵少啊。

“不止是磁侯,還有毫侯(李過)。”李自成想了想,覺得不保險,乾脆把鎮守晉西的一隻虎也拉過來得了。“傳令太原,讓毫侯彙合薑瓖,迅速調集晉西兵馬,彙集京師。”

隻不過這麼一來時間上就拉長了。

“陛下勿憂,那韃子或許早有準備,但其軍丁兵農合一,現下又是春耕時節,便是要籌集起來南下,也是要不斷地時間。而沒了滿清的撐腰,就吳三桂那些人馬,留守山海關自然是穩當,可想要出兵東來,就力有不及了。”李岩忙進言道。

但李自成還是抑鬱。宋獻策忙遞了個眼神給牛金星,這馬上就要行登基大典了,牛丞相準備了一整套的禮儀,而這也是先前李自成稀罕的。因為出身太低了,所以對這些虛頭巴腦的玩意兒就超感興趣。

但是宋獻策與李岩走出紫禁城時,二人相對無言。

吳三桂降了滿清的可能,之前他們已經提及過了。但李自成顯然沒放在心上,他心裡有自己的答案,而且說得還很想那麼回事兒。但誰也想不到鄭芝龍在關外的水陸軍在這個節骨眼上竟然被牽製在了朝鮮,對滿清全然無半點的牽製,這就太讓他們始料未及了。

不過幸運的是李自成已經在調兵了。鄭芝龍早早使人傳來情報,真幫了他們一個大忙了。

更彆說,此事雙方隻要有了默契後,大順還能收到一筆糧秣,這也都是實打實的好處啊。

之前滿京城的官兒們都逃之夭夭了,後來的事情表明,大順還是拿到了不少財貨的。而且拿的是順理成章,拿的天經地義。比那群粗漢商議的什麼“拷掠追贓”的影響是小多了。

拷掠追贓,還把紅線劃到了六品官,李岩先前最擔憂的就是大順此舉會招來整個士紳階層的排斥。

這般做得罪的是整個文官集團啊。

可事情的發展遠遠超乎他們之前的預料。現在看,雖然跑了崇禎帝,跑了無數的達官顯貴,跑了大筆大筆的財富,但對大順朝言卻未嘗不是因禍得福。

尤其是在大順朝還要麵對吳三桂和滿清這對強敵的情況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