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識神,中陰,第七感(1 / 2)

諸天演道 鹿食萍 5597 字 7個月前

.,

霍府之中。

已經是陳希象與孫祿堂交戰之後的第二天了。

一間點燃了檀香的房屋之內。

陳希象如同入定,雙眸闔閉,在梳理著從孫祿堂那裡交流得到的“五行槍”之幾顆星辰的波動法門。

孫祿堂不愧是這個國術時代頂尖的天才。

他沒有外物之助,仍舊可以從拳法古籍以及自己的猜測領悟之中,發現宇宙星辰和人體之間的聯係。

陳希象將這五顆星辰梳理進了自己的“拳法積累”當中後。

忽地。

他的眉心跳動,居然是自身的魔種欲望再次再次波動了起來。

“我的氣功修煉,雖然是經過道心種魔大法推演之後的秘籍,到底還是脫胎此道,這是到了第五篇魔劫的層次了……”

道心種魔大法是魔功真氣與道心心靈同修的道路。

通過真氣形成的魔種和自身的無瑕道心之相互刺激,相互成長。

陳希象將魔種變成了氣種,但畢竟自身還有情緒,會時常來乾擾他的道心。

隨著如今的修為漸深。

道心的心靈修行,也到了“魔劫”的這個瓶頸。

按照道心種魔大法的第五篇介紹。

到了這一步,講的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之所以能重生,得力於嵌入魔種的道心。

要讓心靈和肉身經曆生死之間的考驗。

“如今這世上,能讓我感到生死壓力的,恐怕唯有見神不壞層次,但……”

陳希象識海之中念頭滾蕩。

“在大道玉碟的推演之下,這所謂的道心需要經曆‘生死’才能再進一步的過程,其實,是要讓人進入生死之間的那個特殊狀態……”

似死非死,似生非生。

畢竟,如果是真的死了,根本不可能複活。

第二步先天大境,還遠遠無法達到徹底的變死為生。

“這個似死非死,似生非生的狀態,其實在我的諸派諸教典籍之中,也有相關描述。”

道門神話中說,人死之後,魂魄到了望鄉台,喝下一碗孟婆湯,望去前塵記憶,隻剩下一點識神,輪回轉世,開啟新的人生。

佛門神話中說,人死後以至往生輪回某一道為止的一段時期,共有四十九天,此時期亡者的靈體叫做中陰,不生不死。

儒教一位大賢王陽明說,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把這個在人體意識之上的東西,叫做“良知”。

陳希象明悟般自語:“所謂的魔劫置之死地而後生,就是要讓人進入這個狀態,見到真正的‘自己’,從而完成心靈層次的晉升。”

如果說陳希象現在的“不見不聞,覺險而避”是身體的第六感的話。

那麼唐紫塵的“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就屬於更強一層的第七感了,活死人一般,看透了生死,達到了大徹大悟般的地步。

這所謂的第七感,其實就是道教的“識神”,佛教的“中陰”,儒教的“良知”,國術中“至誠之道”,以及陳希象的“渡魔劫”成功之境。

古代的“天師”“肉身菩薩”“儒家大賢”。

陳希象閉目存思。

望著大道玉碟心下自語:

“既然諸般教門之中都有對於這個境界的描述,那未必就需要完全按照魔劫的修煉過程來,經曆生死才能遁入識神,變成活死人……”

都已經佐證出了這一事實,那便就可以嘗試推演一些法出來。

陳希象自語:“世上的法都是創出來的。”

與彆人相比,他擁有大道玉碟這一造化神器,最善於推演法門了。

陳希象開始回憶在數個時空看到過的不同道經典籍,以及唐紫塵的全篇《國術實錄》內容,還有和孫祿堂等等一眾高手交流來的心得。

逐漸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