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官兵如果知道你招新兵是為了替換他們,還不得造你的反?咱倆今天的談話,隻有你我知道,你切莫透漏給第三個人!”
還是人家胡宗憲有經驗呀。戚繼光深感佩服。胡宗憲最後這幾句話,幫他免除了一個大麻煩!否則的話,消息傳出去,老兵們真鬨起來,說不定他還得被彈劾。
回去之後,戚繼光隻說要擴大部隊規模,就在台州、紹興、寧波,三座城市設立了征兵處。規定,凡是在城市中生活,性格油滑者,不用;曾經參加過軍隊,在倭寇手下吃過敗仗的不用;在官府中任過職的不用。
在農村長大、忠厚老實的人是首選。身家清白、身高體壯、力氣大、聰明伶俐、精通武藝的,優先錄取。
戚繼光在城市招募新兵,城市裡的青壯年又不是首選。因此,來看的人挺多,看完條件轉身就走的也不少。三座城的征兵處設了一個月,招到的合格新兵加一塊兒還不到二百個人。
徐文長勸他把條件降低一些,戚繼光不答應。就這樣,又過了一個月。第二個月還不如上個月。第一個月招了將近二百人,第二個月招到的新兵人數一百都不到。
倆月一共招了二百六十多名新兵。戚繼光自己都有點兒懷疑,條件難道是真的太苛刻了?
這天,戚繼光正在書房裡思索,他規定的這幾條招兵標準是不是不切實際?太理想化了?外麵有人敲門,“咚咚咚。義父,是我,陳君。”
陳君推門進來,先給戚繼光行禮,“孩兒見過義父。”雖是義父子,陳君每次見麵都是先行禮。戚繼光問他,有什麼事?他在書房的時候,如果沒事,陳君是不會來打擾的。
陳君是為他親爹來的。他親爹陳學問又出事了!
要說陳學問真是個經商奇才。當初家產、商鋪,都讓人家搶走了。重新拿回來才倆月,布匹生意又讓他做的紅紅火火。在南京又開了一家布匹行不說,資產差不多翻了一番。
半個月前,陳學問親自運送一批棉布運往南京。路過義烏,正好遇上義烏兩夥礦工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械鬥。陳學問和押送的員工嚇得扔了車輛,撒腿跑路。等他們再返回來,連車帶布都沒了!
陳學問到義烏縣衙去報案。義烏縣答應的挺好,說是儘快破案,幫他招到失竊的布匹和車輛。半個月當中,他去了三回。布匹車輛沒找到
,還把義烏縣的官差給問惱了。
“不就是一車棉布嗎?三天兩頭跑這裡要。你的布,又不是我們縣衙搶的,你總找我們作甚?回去吧!能找到,自然有人通知你。要是找不到,你再來一百次也沒用。”
“你要是再這樣死纏不休,你的事情我們就不管了!回去等消息,沒人通知你,也不用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