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乾隆聞言,眉頭緊鎖,臉色瞬間陰沉下來,怒不可遏地質問道:“竟有這等事?小燕子,你快說,那女子究竟是誰?為何會如此大膽?”他的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一切虛偽,直視小燕子的內心。
小燕子站在一旁,嚇得臉色蒼白,雙手緊握,說話都結巴了:“她……她是我在民間認識的,可能看我如今過得好了,就想來撈點好處,沒撈到就……就亂來……”她的眼神閃爍,不敢直視乾隆,心中卻如翻江倒海,五味雜陳。
她心裡其實明白得跟明鏡似的,那個滋事的人正是紫薇,那個真正的格格。紫薇的出現,如同一把鋒利的刀,割裂了她平靜的生活,讓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她一想到要是說出真相,不僅富貴沒了,恐怕連命都保不住。她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之前和令妃閒聊時的情景,自己曾開玩笑說不是真格格,令妃當時臉色就變了,嚴厲地告誡她:“皇上既然認你為格格,那你就是真的,要深信不疑,否則,欺君之罪,可是要殺頭的!”
小燕子想到這裡,心中不禁一陣顫抖,她已經習慣了宮中的榮華富貴,享受著所有人的寵愛和尊敬。現在心裡亂成一團,既害怕失去這些寵愛,又害怕死亡如同陰影一般籠罩著她。她抬頭望向窗外,宮牆高聳,仿佛將她困在了一個金碧輝煌的牢籠裡,讓她無法逃脫。
皇後見狀,心中暗自得意,臉上卻裝出一副憂國憂民的模樣,趁機進言道:“陛下,臣妾雖在深宮之中,但也聽聞大炎的威名遠揚。這件事如果處理不當,恐怕會引起兩國之間的紛爭,後果不堪設想。幸好臣妾及時勸阻,才平息了大炎女王的怒火。但這樣的事情絕不能有第二次,如果還縱容還珠格格胡作非為,必將引來大禍。”
皇後的話語中充滿了憂慮和擔當,她的眼神堅定而深邃,仿佛能夠洞察一切。她繼續說道:“臣妾深知還珠格格深得陛下寵愛,但國家大事,容不得半點疏忽。臣妾身為皇後,教育子女,責無旁貸。就算陛下因此責怪臣妾,臣妾也毫無怨言。”
皇後的話說得慷慨激昂,大義凜然,讓乾隆不禁為之動容。以前乾隆或許還會嫌忠言逆耳,但如今因為皇後有李清歌這樣的女兒,威震四方,乾隆就算不想聽,也不得不聽進去。李清歌,這個名字在乾隆的心中仿佛有著特殊的分量,她的手段狠辣,連東瀛都被她滅了國,這樣的女子,如何能不讓人敬畏?
乾隆仔細一想,覺得皇後的話很有道理。他沉吟片刻,目光再次落在小燕子身上,眼中閃過一絲失望和憤怒。他瞪著小燕子斥道:“大炎女王,朕都要敬她三分,你怎敢讓人去破壞她的遷墳?你可知道這件事的嚴重性?如果不是皇後及時發現並製止,你的命早就沒了!你不僅不反省自己的錯誤,反而還埋怨皇後對你嚴厲嗎?”…。。
小燕子張了張嘴,想說什麼卻又沒說出口,隻是低著頭,默默地承受著乾隆的怒火。她知道,無論她怎麼解釋,都無法改變這個事實,也無法消除乾隆心中的疑慮和憤怒。她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卻強忍著沒有落下來。
乾隆見狀,怒喝一聲:“住口!”接著又說:“朕太過溺愛你了,以至於你不知天高地厚,連人倫綱常都忘了。皇後是你的嫡母,能教導你是你的福氣!你現在立刻回漱芳齋反省去,學不好規矩就彆想出來!”
小燕子聞言,心中一陣苦澀,她知道,自己這次是真的惹怒了乾隆。她默默地行了個禮,轉身離開了宮殿。她的背影在陽光下拉長,顯得孤單而落寞。她知道,自己必須麵對這個殘酷的現實,必須學會在這個複雜的宮廷中生存下去。
而皇後則看著小燕子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她知道,這場風波雖然暫時平息了,但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她必須時刻警惕,不能讓小燕子再有機會破壞她的計劃。而李清歌,這個威震四方的女兒,將是她最堅實的後盾。
宮殿外,陽光依舊明媚,但宮廷內的暗流湧動,卻讓人心生寒意。小燕子和皇後之間的較量,以及李清歌那不可小覷的力量,都讓這個宮廷變得更加複雜和危險。而這一切,都隻是剛剛開始……
小燕子一臉愕然,那張清秀的臉龐瞬間變得煞白,仿佛冬日裡突然遭遇寒風侵襲的嬌弱花朵。她的眼眸中閃爍著不可置信的光芒,緊緊盯著眼前那個曾經對她百般寵愛的皇阿瑪,心中湧動著無儘的疑惑與不解。
“皇阿瑪,您這是怎麼了?”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似乎不敢相信眼前所發生的一切,“以前皇後娘娘總是找茬,我一鬨騰,您就立刻責怪皇後。現在怎麼不管用了呢?難道是被皇後娘娘給迷惑了嗎?”她心裡嘀咕著,滿是不解和委屈。小燕子緊咬著下唇,仿佛要抑製住呼之欲出的喘息聲,那雙明亮的眼睛裡漸漸蒙上了一層水霧。
皇後看在眼裡,樂在心裡,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她暗自得意地想:“這丫頭,今天總算是知道我的厲害了,看你以後還敢不敢囂張!”她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狠厲,但隨即又恢複了平日裡的端莊與溫婉。皇後又想了想,心中暗自盤算:“這才隻是個開始,好戲還在後頭呢,宮裡日子長著呢,我有的是時間慢慢收拾你。”
小燕子又能怎麼辦呢?她孤零零地站在大殿中央,四周是冷漠的宮牆和高高在上的皇族成員。她深知,胳膊終究擰不過大腿,即便乾隆心疼她孤苦無依,但在國家大事、祖宗基業和皇族的安危麵前,這些都得靠邊站。她無奈地歎了口氣,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卻強忍著沒有落下來。最終,她隻好含著眼淚,低著頭,默默地跟著嬤嬤們去學習那繁瑣而枯燥的宮廷禮儀。…。。
經過這麼一遭,小燕子仿佛一夜之間長大了許多。她不再是那個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五阿哥身邊的格格了,而是開始學會在這個充滿算計與鬥爭的宮廷中生存。而皇後,在經過這次事件後,也徹底領悟了宮鬥的精髓。她坐在華麗的鳳座上,眼神深邃而睿智,心中暗想:“有時候,不爭才是最大的爭,隻要耐心等待,對手自然會露出破綻。”
乾隆剛處理完小燕子的事情,心情有些煩悶。他想著去府庫裡找些書畫來解悶,卻沒想到一路上卻聽到了不少流言蜚語。那些宮女和太監們聚在一起,竊竊私語著關於大炎女王李清歌的種種傳言。
“你們聽說了嗎?”一個宮女神秘兮兮地問,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八卦和興奮。
“什麼啊?”另一個宮女好奇地問,她的眼睛瞪得圓圓的,仿佛要錯過什麼重要消息似的。
“大炎女王來京城了,住在驛館裡,聽說晚上還跟十幾個美少年玩得很開心呢!”第一個宮女壓低聲音說道,她的臉上露出一抹曖昧的笑容。
“哎呀,這怎麼受得了啊?”第二個宮女驚訝地捂住了嘴,她的眼神中閃爍著不可置信的光芒。
“這有什麼,人家女王欲望旺盛,自然不怕累。”第一個宮女笑著調侃道,她的聲音裡帶著一絲輕蔑和嘲諷。
旁邊的太監也忍不住插嘴:“女子應該守貞潔才對,怎麼能這樣?”他的聲音裡帶著一絲不滿和憤慨。
“你懂什麼,女王尊貴無比,哪裡是我們這些凡人能比的?三宮六院,七十二男妃,她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第二個宮女反駁道,她的聲音裡帶著一絲羨慕和嫉妒。
“我聽說她私生活特彆亂,玩的花樣可多了,簡直讓人不敢想象。”第三個宮女咂了咂舌說道,她的臉上露出一抹鄙夷的神色。
“噓,小聲點,彆讓人聽見了。”第二個宮女趕緊提醒道,她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慌亂。
但第三個太監卻不以為意:“怕什麼,她都能做得出來,我們說說又怎麼了?女子就應該溫婉賢淑才對,怎麼能這麼無德?”他的聲音裡帶著一絲憤怒和不滿。
“真是太過分了!這種醜事都敢拿出來說,還扯上遷墳的事情,簡直是大不敬!”第一個宮女憤怒地斥責道,她的聲音裡帶著一絲義憤填膺。
“幸好她身世不明,不然祖宗的臉都要被她丟儘了。”第四個宮女補充道,她的聲音裡帶著一絲慶幸和嘲諷。
乾隆聽到這些流言蜚語,心裡那個火啊,直往上竄。他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而可怕,仿佛要爆發出一場驚天動地的怒火。他把李清歌當成寶貝一樣疼愛的女兒,怎麼能被這些人如此詆毀?他的心中湧動著無儘的憤怒和痛心。
李玉在一旁看著乾隆的臉色越來越差,心裡也慌了起來。他深知乾隆的脾氣和性格,知道這場怒火一旦爆發出來,後果將不堪設想。於是,他想找個機會開溜,避免被這場怒火波及。…。。
然而,乾隆卻突然厲聲喝道:“李玉!”他的聲音如同雷鳴一般震耳欲聾,讓李玉嚇得渾身一顫。
“立刻去把這些人的嘴給我撕了!再重責五十大板!要是再有人敢胡言亂語,格殺勿論!”乾隆的聲音裡帶著無儘的憤怒和決絕。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冰冷的光芒,仿佛要將那些敢於詆毀他女兒的人碎屍萬段。
“是!”李玉雖然心裡犯嘀咕,但也不敢違抗皇命。他趕緊跑去執行了乾隆的命令,心中暗自祈禱這場風波能夠儘快平息下來。
乾隆看著李玉匆匆離去的背影,心中的怒火漸漸平息了一些。他深吸了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他知道,作為一國之君,他不能輕易被情緒所左右。他必須保持冷靜和理智,才能處理好國家大事和皇族內部的紛爭。
然而,對於李清歌的傳言和流言蜚語,他卻無法置之不理。他深知這些傳言對李清歌的聲譽和形象造成了極大的損害,也讓他感到無比的痛心和憤怒。他決定親自去驛館看望李清歌,了解她的真實情況和想法。他要讓所有人知道,他的女兒是清白的、尊貴的,不容任何人詆毀和侮辱。
在紫禁城的深處,陽光透過斑駁的琉璃瓦,灑在金碧輝煌的大殿上,卻似乎照不進乾隆皇帝的心中。他坐在高高的龍椅上,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煩躁與憂慮。以前,對於外界如何編排、抹黑那個名叫李清歌的女子,他或許還能置身事外,甚至在某些時候,那些流言蜚語還成了他茶餘飯後的談資。但現在,一切都不同了,因為他已經知道,李清歌,那個曾經被他忽視的女子,竟是他血脈相連的女兒。
“孩子不教育好是父親的過錯,教育不嚴是老師懶惰。”這句古話在乾隆的腦海中反複回蕩,如同鋒利的刀刃,一下下切割著他的心。他想象著李清歌在那些流言蜚語中孤獨無助的身影,心中湧動著難以名狀的愧疚與憤怒。特彆是那個宮女四號的話,像一把錐子,深深地紮進了他的心窩。“不知道哪裡來的野孩子,讓金家祖宗都跟著丟臉”,這話不僅刺痛了他作為父親的尊嚴,更讓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恥辱。
李清歌,這個並非從小養尊處優,卻在逆境中堅韌成長的女子,她的身上流淌著愛新覺羅家的血液,是真正的鳳子龍孫。乾隆閉上眼睛,仿佛能看到她在風雨中挺立的身影,那份不屈與堅強,讓他既心疼又驕傲。然而,當這些流言蜚語如洪水般洶湧而來,試圖淹沒她的清白與名譽時,乾隆知道,他不能再坐視不管了。
他是個極要麵子的人,曾幾何時,一句“清風不識字”就能讓人陷入文字獄的深淵,更何況這些直接往他臉上抹黑的流言呢?乾隆的拳頭緊緊握住,指甲幾乎嵌入了掌心,他下定決心,要徹查此事,還李清歌一個清白。…。。
然而,當他下令徹查,希望找到那個造謠的元凶時,結果卻讓他大吃一驚。原來,這個始作俑者,竟然是他自己!是的,自從李清歌建立了大炎,登基成了明德女王後,他和那些前朝的老臣子,在背後偷偷地說過不少她的壞話。那些話,像毒箭一樣,射向了無辜的李清歌,也射向了乾隆自己。
黃謠,這個在古代如同噩夢般的存在,一旦沾上,便難以脫身。乾隆深知,女子的貞潔名聲,如同男子的命根子,一旦受損,便難以挽回。他想象著李清歌在京城的每一個角落,都可能聽到那些關於她的流言蜚語,她的心中該是如何的煎熬與痛苦。他更怕的是,李清歌會因此生氣,然後不辭而彆,到時候,大清的江山還沒人繼承,她就已經離他而去。
乾隆的心中充滿了悔恨與自責,但他又不想承認是自己的錯,於是,他把這股怒氣轉移到了臣子們的頭上。他猛地站起身,大步走向殿外,對著守候在一旁的和珅,語氣中滿是譏諷與憤怒:“和愛卿啊,你看這京城裡流言四起,都說大炎女王德行有問題,這件事你可得給我辦好了!”
和珅聞言,心中一驚,他抬頭看向乾隆,卻發現乾隆的背影顯得格外孤獨與落寞。和珅知道,乾隆這是在借題發揮,但他也明白,這件事的複雜性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他恭敬地行了一禮,低聲說道:“皇上放心,臣一定儘力而為,查清此事,還女王一個清白。”
乾隆沒有回頭,隻是輕輕地揮了揮手,示意和珅退下。他站在大殿的台階上,望著遠處的天空,心中五味雜陳。他知道,這場風波,不僅僅是對李清歌的考驗,更是對他這個皇帝的考驗。他必須找到一個解決辦法,既要保住皇家的顏麵,又要還李清歌一個公道。
然而,流言蜚語的傳播速度,遠遠超出了乾隆的想象。即便他下令嚴懲那些造謠的宮女太監,也無法阻止流言的蔓延。它們像野火一樣,在皇宮內外迅速燃燒,將李清歌的名聲燒得麵目全非。
乾隆在宮中來回踱步,每一步都顯得異常沉重。他想起李清歌進京時的情景,那時,她還帶著一絲青澀與羞澀,卻已經展現出了不凡的氣質與才華。他本以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流言蜚語會逐漸消散,沒想到,它們卻像惡魔一樣,緊緊纏繞著李清歌,讓她無法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