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1 / 2)

第81章

而那些政績稍遜一籌的官員,雖然獎金不如前者豐厚,但也能拿到年薪數倍的獎勵。他們同樣感受到了清歌皇帝的恩澤與關懷,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這情形,倒有點像後世某些互聯網大公司,平時的基本工資不高,但年終的獎金和股票分紅才是收入的大頭。這樣的製度,既激發了官員們的積極性,又保證了國家的穩定與繁榮。

這樣的豐厚獎賞,讓中央和地方的官員們都振奮起來,他們仿佛看到了自己未來的光明前景。以前啊,官員們要想過上優渥的生活,往往得走歪門邪道,貪汙受賄。他們穿著華麗的衣服,品嘗著美味佳肴,在鄉親麵前炫耀自己的榮耀,但背後卻隱藏著無儘的恐懼與不安。因為貪汙又怕被上麵查,輕則丟官罷職,身陷囹圄;重則抄家滅族,人頭落地。所以,朝廷一旦有點風吹草動,貪官們就嚇得魂飛魄散,如同驚弓之鳥。

然而,現在一切都不同了。清歌皇帝的獎賞製度,讓他們看到了通過正道過上富足生活的希望。他們知道,隻要努力工作,為國家做出貢獻,就能得到應有的回報。這種光明正大的獎賞,讓他們感到無比的安心與自豪。

其實啊,如果能讓官員們通過正道過上富足的生活,他們又何必去巧立名目,盤剝百姓呢?大多數人還是願意做個清官,流芳百世的。清朝的世宗皇帝設立養廉銀,就是看到了人性的這一弱點,可惜執行得不夠徹底。而清歌皇帝則不同,她不僅看到了人性的弱點,更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她相信,隻要給予官員們足夠的激勵與關懷,他們就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清歌自己也明白人性自私,她也不例外。想當年她起兵反清,建立大炎王朝,本可以廢除封建製度,去掉王室,讓國家進入民主平等的新時代。但穿越一遭,曆經千辛萬苦才取得的成功,終究難以割舍個人的私念。她最終選擇了君主立憲製,自己做了女王,還希望子孫後代能繼承王位,讓家族的榮耀永遠延續下去。這種對權力的渴望與對家族的忠誠,讓她在人性與理想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然而,清歌皇帝更清楚的是,人性的自私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製約,就會成為貪腐、權錢交易的溫床。她深知,除非人人都能做到無欲無求,成為聖人,否則貪官汙吏恐怕永遠都會存在。因此,她決定製定好的政策,提高官員的俸祿,同時用嚴厲的法律來增加貪腐的風險。

她頒布了一係列法令,對貪汙受賄者嚴懲不貸。那些曾經膽敢伸手的貪官汙吏,在她的鐵腕治理下紛紛落馬。她讓貪汙成為一件高風險低收益的事情,讓官員們明白,隻有通過正道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與尊嚴。

雖然她給的獎金比不上貪官們貪汙的數額,但畢竟是光明正大得來的,可以安心享用。官員們不再需要提心吊膽地藏著贓物,擔心被人舉報。他們現在可以堂堂正正地享受生活,享受那份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的快樂。這種快樂,是任何金錢都無法比擬的。…。。

新年到來之際,群臣們領到了豐厚的獎賞。他們紛紛外出購物,宴請親朋好友,花錢如流水。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他們的消費熱潮,又帶動了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老百姓們一向羨慕官員的生活,覺得他們去的地方都是好地方,買的東西都是好東西。於是,富商巨賈們也趁著新年,大肆消費。酒店、客棧都住滿了人,土特產、手信等商品也被搶購一空。整個國家都沉浸在一片歡樂和喜慶之中。

而這些消費所增加的稅收,又流入了國庫。粗略估算一下,竟然是清歌發出去獎金的百倍還要多。這樣的結果,讓清歌皇帝感到無比的欣慰與自豪。她知道,自己的決策是正確的,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她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大炎王朝將會在她的帶領下,走向更加繁榮富強的道路。

錢一回到李清歌手中,仿佛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它的價值在瞬間如同被魔法觸碰,翻倍似的往上漲。那些原本沉悶的金幣銀幣,在市場的流轉中煥發出了耀眼的光芒,如同晨曦中的露珠,每一滴都蘊含著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官員們得了這份實惠,乾勁十足,他們的士氣高漲得如同雨後的彩虹,絢爛而奪目。在朝堂之上,他們討論國事的聲音更加洪亮,臉上的笑容如同春日裡綻放的花朵,充滿了對未來的期許。他們深知,這不僅僅是金錢的回饋,更是君主對他們辛勤付出的認可與嘉獎。

商人們更是賺得盆滿缽滿,他們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那笑容裡藏著滿足與自豪。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城市的街道上便熱鬨非凡,各式各樣的店鋪燈火通明,商品琳琅滿目,吸引著絡繹不絕的顧客。商人們站在櫃台後,熱情地招呼著每一位顧客,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喜悅與感激。這份繁榮,不僅讓他們的事業蒸蒸日上,更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與期待。

雖然普通百姓沒有直接得到大筆錢財,但整個城市變得繁華熱鬨,仿佛一夜之間換上了節日的盛裝。街道兩旁,各式各樣的攤位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小販們高聲叫賣,吸引著顧客的目光。百姓們穿梭在人群中,挑選著自己心儀的商品,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份繁榮,讓他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與希望,他們知道,這片土地正變得越來越有盼頭。

而且,稅收的一部分還留在了地方上,用來投資建設基礎設施。新的道路在規劃中延伸,橋梁在河流上屹立,學堂在村落間拔地而起。這些變化,讓百姓們的未來生活更加便利,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向往。他們知道,這片土地正在變得更加美好,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金融財政帶來的神奇效果。…。。

對於君主李清歌來說,金錢嘛,不過就是一串串數字罷了。在她看來,金錢的價值並不在於它本身,而在於它所能帶來的改變與希望。如果金錢隻是堆在國庫裡不動,那跟廢紙也沒啥兩樣;但要是讓它流通起來,參與到生產和生活中去,那就會像活水一樣源源不斷,帶來的好處也是無窮無儘的。她深知,金錢的力量在於它的流動與循環,隻有讓金錢在市場中自由流轉,才能激發出經濟的活力與潛力。

轉眼間,小年就到了。李清歌早早地給官員們放了年假,讓他們能夠回家與家人團聚,享受天倫之樂。同時,她還派人進京去送禮給皇後,表達她對皇後的思念與關懷。這天下午,李清歌站在窗邊賞雪,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如同天空中的精靈在舞蹈。她伸出手去,接住了一片雪花,那雪花在她的掌心中慢慢融化,化作了一滴晶瑩的水珠。

她轉身走到桌旁,拿起剪刀和紅紙,開始動手剪紅梅。她的手法熟練而靈巧,不一會兒,幾枝栩栩如生的紅梅便出現在了她的手中。她看著這些紅梅,心中湧起了一股莫名的喜悅與滿足。這些紅梅仿佛是她心中的希望與夢想,正在這寒冷的冬日裡悄然綻放。

就在這時,門簾被掀開了,劉墉走了進來。他看到李清歌正在剪紅梅,便笑著打趣道:“陛下真是好雅興啊!”李清歌見劉墉來了,也笑著迎了上去:“你怎麼不在家享受天倫之樂,反而跑到這兒來了?”說完,她還親自給劉墉倒了杯熱騰騰的普洱茶,讓他暖暖身子。

劉墉接過茶,感受到了李清歌的關懷與溫暖。他坐定後先暖了暖手,然後喝了半盞茶,這才開口說:“臣有個計劃想獻給陛下,為新的一年添點喜氣。”李清歌放下剪刀,挑起眉毛,好奇地看著劉墉,想知道他究竟有何妙計。

“是什麼重要的事情,還勞煩中書令大人親自跑一趟?”李清歌問道。她的聲音溫和而親切,仿佛是在與一位老友交談。

劉墉放下茶杯,神色變得嚴肅而認真:“臣核算了今年的稅收情況,發現農業稅收大幅度減少了。不知道陛下對此有何看法?”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國家的憂慮與關心。

李清歌輕輕撥弄著藍瓷樽裡的紅梅,那紅梅在她的指間輕輕搖曳,仿佛也在傾聽著他們的對話。她悠然自得地說:“那你有什麼想法呢?”她的聲音裡帶著一絲期待與鼓勵。

劉墉想了想,回答道:“陛下當初創立大炎時,曾說過稅收將主要依賴工商,農業會逐漸退居次要地位。現在工商已經興盛起來了,是不是可以考慮減免一些農業稅,來體恤百姓呢?”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百姓的關懷與同情。

李清歌輕輕點頭,她的目光穿過窗戶,望向了遠處那片銀裝素裹的大地。她知道,這片土地上生活著無數的百姓,他們的辛勤耕耘與付出,才換來了國家的繁榮與昌盛。她心中湧起了一股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她想要為這些百姓做更多的事情。…。。

“這事兒我差點兒給忘了。”李清歌說道,“農業稅現在已經不到十分之一了,既然工商已經這麼發達了,那就全免了吧,就當是給百姓們的新年禮物了。”她的聲音裡充滿了堅定與果斷。

但李清歌心裡也清楚,隨著經濟的日益繁榮,農業稅退出曆史舞台是必然的趨勢。未來不僅要免稅,還要反過來補貼農民,激發他們的耕作熱情,保障億萬生民的口糧。她深知,這一步的邁出,將意味著國家將更加注重農業的發展與農民的福祉。

劉墉聽了李清歌的話很高興,但語氣還是很沉穩:“陛下,國家剛剛建立不久,工商業還不夠穩定。如果突然全免農業稅的話,可能會引起稅收方麵的波動。不如先減免一部分吧,等第二、三產業穩固之後再考慮全免。”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國家未來的深思熟慮與謹慎規劃。

李清歌點頭表示讚同:“你考慮得很周全啊。突然全免確實容易出問題。那就這樣吧,新年過後先減半征收農業稅,剩下的部分逐年遞減直到最後全免。”她的聲音裡充滿了對劉墉的讚賞與肯定。她知道,有劉墉這樣的能臣輔佐自己,國家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隨著他們的對話結束,窗外的雪花也漸漸停歇了。李清歌與劉墉相視一笑,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那片繁榮與昌盛的景象。他們知道,隻要他們攜手努力,就一定能夠帶領這片土地上的百姓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陽光透過輕紗窗簾,斑駁地灑在金碧輝煌的大殿之上,給這莊嚴的場合添了幾分柔和。李清歌,這位被萬民敬仰的女王,身著華麗的龍袍,端坐在高高的寶座上,她的麵容溫婉而堅毅,眉宇間透露出一種不怒自威的氣質。她的眼眸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間一切疾苦,又充滿了對未來的無限期許。

劉墉,這位年邁卻精神矍鑠的大臣,連忙彎下腰,他的背脊幾乎與地麵平行,恭敬地說:“陛下真是英明無比!我代表天下的老百姓,向陛下表達最深的感激之情!”他的聲音中帶著幾分顫抖,那是激動與敬仰交織的情緒。

清歌稍微思考了一下,她的目光穿過劉墉,似乎在審視著更遠的未來。接著,她輕聲問道:“那麼鹽稅的情況怎麼樣呢?今年咱們國家從鹽稅上收入了多少銀兩?”她的聲音雖輕,卻字字清晰,透露出一種不容忽視的力量。

劉墉直了直身子,但依舊保持著謙卑的姿態,回答道:“回稟陛下,今年鹽稅總共收入了二百多萬兩白銀,但這部分收入在整個國家財政中所占的比例還不到百分之一呢。”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遺憾,但又充滿期待,仿佛在等待著女王的下一步決策。

說到鹽,那確實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如同水和糧食一樣,默默地維持著人體的電解質平衡,滋養著每一個生命。在過去,賣鹽曾是一個暴利行業,那些鹽商們賺得盆滿缽滿,生活奢靡。學者們曾深入研究過,古時候一斤鹽,換算成現在的錢,其價值竟相當於二百四十到六百多個銅板不等。揚州那些大商人的財富,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賴於兩淮地區鹽務的暴利。…。。

就像《紅樓夢》中描繪的那樣,賈家之所以能建造起那座金碧輝煌的大觀園,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於他們貪占了林家的巨額財富。而林黛玉的父親,那位曾經的巡鹽禦史,他的職位便是一個油水十足的肥差。當官的隻需坐在那裡,無需開口,賄賂便如流水般自動送上門來,人們爭著搶著要巴結他。

然而,這一切在清歌女王的時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大力發展工業,引領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使得鹽能夠大量提純,價格也隨之大幅下降。如今,鹽已經成為了老百姓們都能買得起的日常用品,隻需幾塊錢就能買上一斤。這樣一來,鹽稅自然也就大幅度減少了。

清歌女王聽了劉墉的彙報後,嘴角勾起了一抹淡淡的微笑。那微笑中既有對現狀的滿意,也有對未來的憧憬。她說:“二百多萬兩白銀嘛,不算個啥,乾脆也一並免了吧。從此以後啊,老百姓買鹽就再也不用交稅了。”她的聲音溫和而堅定,仿佛是在宣布一個早已注定的決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