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而在後宮中,魏貴人正躺在床榻上,臉色蒼白,身體虛弱。她剛剛生下皇十四子永璐,卻因身子太弱,無法親自照料。她心中充滿了擔憂和恐懼,生怕皇後娘娘會借此機會找她的麻煩。
然而,乾隆爺的喜悅卻如同春日裡的一縷陽光,照亮了她心中的陰霾。他一聽魏貴人生了兒子,高興得合不攏嘴,立馬就給她升了級,成了令嬪。
這一消息傳遍了後宮,皇後娘娘聽後,心中充滿了嫉妒和怨恨。她曾多次試圖陷害魏貴人,卻都未能得逞。現在,魏貴人竟然生下了兒子,這無疑是對她的一種威脅。
她冷笑一聲,對身旁的容嬤嬤說道:“哈哈哈,那個賤人也有今天!害了我十三阿哥,現在她兒子也遭報應了!”
容嬤嬤也跟著附和道:“這就是天道好輪回,報應不爽啊。娘娘您受了那麼多苦,現在也讓令嬪嘗嘗這滋味。”
然而,她們並不知道,這一切的恩怨情仇,都將在未來的日子裡,隨著國家的興衰和曆史的變遷,而逐漸消散在歲月的長河中。
而在大炎國,科舉考試的順利進行,不僅為國家選拔了一批批優秀的人才,也為女子們打開了通往仕途的大門。李清歌看著這一切,心中充滿了欣慰和自豪。她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炎國逐漸崛起,成為了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度。而李清歌的名字,也永遠地鐫刻在了曆史的豐碑上,成為了後人敬仰和學習的楷模。
在那深邃而華麗的紫禁城中,春日的陽光懶懶地灑在坤寧宮的琉璃瓦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宮牆內,各色花卉爭奇鬥豔,卻似乎都失了顏色,比不上此刻坤寧宮中那場無聲的較量來得精彩。
“哎,這話真是說到心坎裡了。”皇後那略顯尖細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回響,她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眼神中閃爍著得意與狠厲。她身著華麗的鳳袍,頭戴珠翠,端坐在雕龍刻鳳的金椅之上,仿佛一切儘在掌握之中。看著跪在地上,淚水如斷線珠子般滾落的令嬪,皇後的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快意。她接過容嬤嬤遞上的茶,那茶盞是景德鎮的上好瓷器,繪有繁複的花紋,茶水清澈透亮,輕輕啜了一口,她覺得那茶甜得比蜜還要滋潤心田,仿佛連帶著她的心情也變得格外舒暢。
容嬤嬤站在一旁,麵無表情,眼神卻透露出一絲狠厲,她深知皇後的心思,對於這後宮中的爾虞我詐,早已習以為常。她默默地注視著一切,仿佛是一個無聲的旁觀者,卻又在關鍵時刻,總能成為皇後最堅實的後盾。
或許是因為有李清歌的賢良淑德在旁輔助,皇後愈發無所畏懼。李清歌,這位在朝野間享有盛譽的女官,不僅才華橫溢,更有著超乎常人的智慧與膽識。她的存在,讓皇後在後宮中的地位更加穩固,那些個算計和陷害,在她看來都不值一提。日子一長,坤寧宮的戒備也慢慢鬆懈了下來,仿佛連空氣中都彌漫著一種懈怠的氣息。…。。
皇後愛笑,尤其愛看彆人倒黴。當她得知令嬪失子的消息時,心中那叫一個痛快。她笑得合不攏嘴,那笑聲在坤寧宮中回蕩,帶著幾分幸災樂禍,幾分得意洋洋。然而,這事兒卻不小心傳了出去,如同野火燎原,迅速在後宮中蔓延開來。
令嬪聽聞外頭的風言風語,心中那叫一個氣呀。她想起懷孕時的種種不易,那些日夜的煎熬與期盼,如今卻化為了泡影。她懷疑,這一切都是皇後在背後搞的鬼。令嬪也是個戲精,她決定在乾隆麵前演一出大戲,為自己的孩子討回公道。
當乾隆踏入令嬪的寢宮時,隻見她半真半假地訴說著失去孩子的痛苦。她的臉龐蒼白如紙,淚痕斑駁,那模樣真是哭得梨花帶雨,頭發亂得像稻草,看著就叫人心疼。乾隆一看,心立馬就軟了,他輕聲細語地安慰著她,試圖撫平她心中的傷痛。
令嬪趁機抱住乾隆的腿,哭得更凶了:“皇上啊,皇後她心太狠了,我懷孕期間就對我下手,害得我的孩子先天不足就這麼走了。她作為嫡母,不但不安慰我,還聽說十四阿哥死了就大笑,我的孩子他得多無辜啊!”她的聲音中帶著無儘的哀傷與憤怒,仿佛要將所有的委屈都傾訴給乾隆。
乾隆一聽,眉頭緊鎖,他立刻派人去查。沒多久,李玉回來稟報:“皇上,皇後娘娘在聽到十四阿哥夭折的消息時確實有笑,但那是因為她想起了已故的十三阿哥,心裡頭有恨。至於謀害,目前還沒有確鑿的證據。”
乾隆歎了口氣,他的眼神中閃爍著複雜的情緒。他深知皇後與令嬪之間的恩怨,也明白這後宮中的是非曲直難以說清。他想了想,說道:“算了,皇後也是因為失去孩子,觸景生情。冤枉國母可是大罪,我體諒你喪子之痛,一時衝動說了些不該說的話,就不追究了,你也彆再耿耿於懷了。”
乾隆的話音剛落,令嬪的心中湧起一股難以名狀的恐懼。她明白,乾隆雖然對皇後的幸災樂禍感到不滿,但想到皇後的女兒那麼優秀,也不得不忍氣吞聲。畢竟,李清歌正計劃著要對付愛新覺羅家,如果皇後不顧夫妻情分,大清可就危險了。想到這裡,令嬪更加惶恐不安,她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將會如何。
她哭得撕心裂肺,仿佛要將所有的委屈和憤怒都傾瀉出來:“就算十四阿哥的死和皇後沒關係,但她作為嫡母,也不該在我失子之痛上雪上加霜啊!皇上,我侍奉您這麼多年,就算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也不該落得如此下場。我的孩子還沒滿月就走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不如隨他去了!”說完,她就哭喊著要撞牆自儘,那聲音聽得人心裡頭直發顫。
乾隆一看這架勢,又氣又憐。他深知令嬪的性情,也知道她此刻的絕望與無助。他趕緊讓李玉傳旨:“恢複令嬪的妃子位分,享受貴妃的待遇。再讓內務府好好安葬十四阿哥,用郡王的禮儀來辦,陪葬在已故的端慧皇太子墓旁。”…。。
隨著乾隆的旨意傳下,令嬪的哭聲漸漸停歇。她癱坐在地上,眼神空洞地望著前方,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氣。她知道,自己在這場較量中敗下了陣來,但她不甘心,她不甘心就這樣屈服於命運。然而,在這深宮之中,她又能如何呢?
這場風波過後,坤寧宮又恢複了往日的平靜。皇後依然端坐在她的金椅之上,享受著屬於她的榮耀與權力。而令嬪,則默默地承受著失去孩子的痛苦與絕望,她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恐懼與不安。在這深宮之中,她們都不過是命運的棋子,被無情地擺弄著。而李清歌,這位在幕後默默策劃一切的女官,她的心中又有著怎樣的打算與籌謀呢?這一切,都將在未來的日子裡,慢慢揭曉。
好嘞!”李玉應了一聲,身形如同離弦之箭,迅速穿梭在宮牆之間,他的腳步輕快而有力,每一步都似乎在訴說著他對皇上的忠誠。
那邊廂,延禧宮內,燭光搖曳,映照著令妃那張溫婉可人的臉龐。她正依偎在皇上的肩頭,輕柔的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仿佛是一朵在風中搖曳的嬌花,讓人忍不住心生憐愛。她的眼淚如同斷了線的珍珠,一顆顆滑落在皇上的衣襟上,那委屈的模樣讓人看了都心疼。然而,仔細一瞧,她嘴角邊卻掛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那微笑中蘊含著得意與狡黠,仿佛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皇上輕輕地拍著令妃的背,安慰著她,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寵溺與疼愛。對於令妃,他總是有著彆樣的情感,她的柔弱與堅韌,她的聰慧與機智,都讓他為之傾倒。
而此刻,在坤寧宮中,皇後正獨自坐在銅鏡前,她的眼神冷厲而憤怒,仿佛能射出火來。她聽說令妃借此機會不僅恢複了妃位,還讓十四阿哥得到了隆重的葬禮,心中頓時湧起一股難以名狀的怒火。她想起自己女兒去世時的淒涼,連個像樣的葬禮都沒有,封號、陵園、慶典,一樣都沒有。接著是十三阿哥也夭折了,葬禮也是冷冷清清的。而現在,令妃的兒子沒了,皇上卻如此厚待,這讓她心裡越發覺得不公平,怒火中燒。
“這狐狸精,就會裝可憐,怎麼不去唱戲呢!”皇後咬牙切齒地說道,她的雙手緊緊地握成拳頭,仿佛要將心中的憤怒都發泄出來。容嬤嬤站在一旁,也是一臉憤憤不平,她看著自家娘娘那憤怒的模樣,心中也是一陣難過。自家娘娘的嫡子待遇還不如個庶出的,這世道真是沒天理了。
正當皇後氣得直咬牙的時候,小燕子又跳出來搗亂了。她聽說皇後因為十四阿哥的事笑了,心中頓時湧起一股難以名狀的怒火。她決定去找皇後理論,為令妃討回公道。
在禦花園裡,小燕子指著皇後的鼻子就罵開了:“令妃姐姐剛沒了孩子,你怎麼忍心還刺激她?你真是無情、無恥、冷血、可惡……”小燕子的話如同連珠炮一般,一句接著一句,讓皇後聽得頭暈目眩。她氣得渾身發抖,正想讓人掌小燕子的嘴,卻被容嬤嬤悄悄拉住了衣角。…。。
容嬤嬤湊近皇後的耳邊,低聲說道:“娘娘,彆跟她一般見識,咱們裝暈!”皇後一愣,隨即眼睛一翻,華麗麗地暈倒在地上了。她的身子軟綿綿地倒在地上,仿佛是一朵凋零的花朵,讓人看了都心生憐憫。
再說延禧宮裡,乾隆正安慰著令妃。他輕柔地撫摸著她的頭發,溫柔地說道:“彆哭了,朕會為你做主的。”令妃雖然穿著素衣,沒化妝,但那雙眼睛卻如同秋水一般清澈明亮,笑起來更是媚態橫生。她斜眼看著皇上,那叫一個勾人。這身打扮,正應了那句老話:“女人穿孝服也彆有一番風味。”乾隆本就好色,這下更是被令妃迷得神魂顛倒,覺得她這時候更有韻味了。
正當兩人你儂我儂,準備進一步親熱的時候,李玉急匆匆地進來了。他一臉焦急地說道:“皇上,不好了,皇後娘娘暈倒了!”乾隆一聽,愣住了。他看向令妃,隻見她臉上露出擔憂的神色,但眼中卻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令妃心中暗自得意,她早就讓爾康去激小燕子,讓她去氣皇後,最好能氣出個好歹來。要是皇後真的一命嗚呼了,那她這個出身卑微的令妃,雖然當不了皇後,但也能晉個皇貴妃,掌管六宮事務了。
乾隆生氣地問李玉:“皇後平時身體好好的,怎麼會突然暈倒?”李玉回答說:“皇後娘娘在禦花園賞花時,遇到了還珠格格,兩人吵了幾句,皇後娘娘就氣暈過去了。”“又是小燕子!她還有沒有規矩了!”乾隆一聽是小燕子乾的,火冒三丈。他早就告誡過小燕子不要跟皇後起衝突,這丫頭怎麼就是不聽呢?
乾隆急忙更衣,準備去坤寧宮看看。他心中雖然有些不滿小燕子的行為,但更多的卻是擔憂皇後的身體狀況。畢竟,皇後是他的結發妻子,是他曾經深愛過的女人。而令妃雖然嘴上勸著皇上不要急著去,但心裡頭那個得意啊,簡直沒法說。她看著乾隆匆匆離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仿佛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李玉聞言,臉色一凜,連忙應聲道:“是,皇上,臣這就去將太醫院中最精湛醫術的太醫們悉數請來,定當竭力救治皇後娘娘!”說罷,他轉身便匆匆離去,腳步輕快而堅定,仿佛每一步都承載著皇上的重托。
皇帝望著李玉遠去的背影,眉頭緊鎖,眼中滿是焦急與憂慮。他深知,皇後此番病倒,絕非小事,若不能及時救治,恐怕會引起朝堂內外的動蕩。想到這裡,他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焦慮,急匆匆地往坤寧宮趕去。
令妃站在一旁,目睹了皇帝這一係列急切的舉動,心中不禁泛起陣陣漣漪。她怔怔地望著皇帝那急匆匆的背影,心中充滿了驚訝與不解。皇帝與皇後之間的關係,她再清楚不過,一向是冷淡而疏離。皇後那拉氏能夠坐上後位,全憑太後在背後的支持。如今,皇帝為何突然如此關心皇後的身體狀況?難道說,他們之間真的產生了什麼感情?…。。
令妃的心中充滿了疑慮與不安,她生怕自己的好日子就此到頭。於是,她趕緊整理了一下衣裳,也急匆匆地往坤寧宮趕去,想要探個究竟。
坤寧宮內,燭光搖曳,映照著皇後那蒼白而憔悴的臉龐。她躺在床上,正按照巴朗教她的武功穴道之法,用核桃夾在腋下,假裝自己脈象混亂。幾個太醫圍在床前,一個個眉頭緊鎖,麵露難色,顯然是對皇後的病情束手無策。
皇帝一踏入坤寧宮,便看到了這幅情景。他心急如焚,拉著胡太醫的衣袖就問:“胡太醫,你是太醫院的首席,快說說,皇後這到底是怎麼了?怎麼到現在還沒醒?”
胡太醫歎了口氣,沉聲道:“皇上,皇後娘娘這是急火攻心,傷了心肺,再加上年紀也大了,所以醒得慢。不過請皇上放心,臣等定會竭儘全力救治皇後娘娘。”
皇帝一聽這話,臉色瞬間變得蒼白。他自己都快五十有二了,皇後是他潛邸時的側福晉,年紀也差不多,都是快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古人說六十歲就算高壽了,他們這都奔五了,身體哪還能跟年輕時候比啊。
想到這裡,皇帝的心中充滿了恐懼與無助。他倒不是怕沒了皇後自己孤單,而是怕李清歌那個家夥。李清歌跟他可沒半點父子情分,要不是為了皇後,他早就帶著大軍打過來了。皇後可是大炎和大清之間的紐帶啊,要是她有個三長兩短的,那兩朝的關係可就徹底完了。更可怕的是,李清歌可能會把皇後的死算到他頭上,到時候對愛新覺羅家可就不會手下留情了。
皇帝想到這裡,渾身不禁發起抖來。他緊緊地握住胡太醫的手,聲音顫抖地說:“胡太醫,你一定要想辦法救醒皇後,朕不能沒有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