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白書喜進城找崔晉原要秘方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蕭姨奶奶耳中。
“派人把他給我拉回來!”蕭姨奶奶怒不可遏。
他可以動作坊,蕭姨奶奶不管,也懶得管。可若是敢打擾崔晉原,那就是觸了蕭姨奶奶最最不能忍的地方。
前些日子,白書喜的書僮借著進城采買的借口想要接近府學,結果被蕭姨奶奶事先就放在府學門口的人發現。
當即在大街上打了個半死。
等到人拉回崔家老宅時,全身上下沒一處好地方。
她以為,白書喜已經得到警告了。沒想到,白書喜竟然還敢去找崔晉原?
江邊村的事情,身在城裡的荷花並不知道。
她此時忙碌無比。
自從墨先生來了之後,織機的生產研發速度加快了。墨先生身邊跟著的學徒,各個都是能獨當一手的。
有了他們的加入,荷花肩上的擔子立時輕了不少。
而此時,身為陳家主事人的陳冬平,也邀請了陳州府所有織布行業的東家到陳家做客。
“今天請諸位前來,主要是想商量一下,以後我們織染行業的路該怎麼走……”陳冬平環顧了一下眾人,侃侃而談。
陳家因為先前劫殺顧家兄妹,而被顧家排斥,新成立的聯合會並沒有接納陳家這個搞了百年的織染行業的大世家。
而搞了幾十年染坊的範觀摩卻因為機緣巧合,反成了聯合會的東家。
按說一個新成立的聯合會,對他們這些織染行業的人威脅並不大。可是誰讓顧荷花這麼快的就搭上了官府,搭上了鄭士曹,搭上了河間郡王呢?
聽說,河間郡王趙從道已經接手了剩下的二十五股,成為了聯合會第二大股東。
有了這幾層保護,再加上聯合會生產出來的那些織機,陳州府裡布匹行業的人全部坐不住了。
有宋以來,蜀地絲織品冠絕天下,廣西的麻主要用於民用,江浙的絲綢主要供於內造和官用,而棉織業大多是手工家庭組成,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作坊。直到黃道婆從涯州將新型織機帶回內地,棉織這個行業才算是真正的興旺發達起來。
很多農民開始棄糧田改種棉花,推動了整個棉織業的發展。
可是現在的這些織染戶們,自己即不能生產棉花和麻,又沒有辦法像聯合會那樣研製織機大量生產布匹。這些日子,眼看著聯合會的布匹一匹一匹的生產,乾著急沒有辦法。
一匹二十丈,和一匹四丈,傻子都能算出來買哪一匹更合算。
現在,聯合會的織工們還沒有熟悉機器,生產的效率並不太高。若是等到他們熟悉機器之後,那就太可怕了。
一個商家言道:“還能有啥辦法?聯合會占據了陳州一大片市場,我們這些小作坊主,隻怕沒活路了。”
這話一出,很多人深有同感。
當初成立聯合會時,荷花說過,是要與陳州城裡的商戶們共同發展。可是聯合會的布都賣了快一個月了,他們這些小商戶們也沒嘗到甜頭。
去進貨,聯合會的貨物供不應求。不進聯合會的貨,他們在廣西進的麻,江浙進的絲綢又不好賣。
降價,會虧本,不降價,聯合會的布賣得實在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