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寧並不知道, 百裡之外,已經有人看上了她的縣城。
她正在一間掛著灰色門簾的屋子裡,對著超市裡書本上的彩色圖片, 乾巴巴地念著上麵的文字,旁邊是綠竹並一群手腳靈活的小姑娘, 一個個舉著手工磨出來的毛衣針, 拿著毛線比劃。
天氣越來越冷了, 從原本穿一件衣裳都出汗, 到現在疊幾層衣裳早上起來還打噴嚏。“保暖”這個宣寧一直在關注的問題, 終於擺在了所有人麵前。
宣寧的超市裡是有衣服的,但都是品牌服裝,屬於看一眼價格牌都能讓宣寧心痛的奢侈品。棉服毛衣的價格尤其高, 樣式在這裡看起來也很奇怪,她並不打算購買。
排骨的人試圖在其他縣城買點棉花, 但是洪水不僅波及了那一個縣城, 而是附近的都被淹了個遍。開門做生意的布莊都很少, 棉花更是不好買,最有門路的掌櫃也隻是說儘量。
宣寧不打算把希望全寄托在彆人身上,不然一場雪下來人就得倒下大半。她拿出顏色不太鮮豔的毛線,準備教大家織毛衣禦寒。
書上寫的文縐縐的,照片倒是清楚, 但宣寧也不敢拿出來給大家看,隻好一邊說一邊畫一邊比劃, 寄希望於有哪個心靈手巧的女孩能聽懂並還原出來。
看著大家一個個目露茫然,宣寧想起被自己浪費了兩團毛線,心有戚戚然。
遇見一樣新東西,讓人模仿的最好方式是演示一遍。宣寧懷著這樣的想法, 自己偷偷買了一些毛線和毛衣針來試,想著等自己學會了再去教大家。
想法是美好的,可現實卻很殘酷。
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直到兩團毛線都沒逃過打成死結的命運,宣寧拽著自己快被薅禿了的頭發,抱著亂七八糟的線團把自己扔在了炕上,終於選擇了放棄。
於是就有了今天的廣撒網撈天才的一幕。
眼看她寄予厚望的刺繡小能手——綠竹都兩眼發暈,手裡的毛線纏成了一團,正努力把死結解開。宣寧鬆了口氣,終於擺脫了被毛線纏繞繼而自我懷疑的陰影。
她看著綠竹,笑得像個慈祥和善的老奶奶,安慰道:“這個挺難的,一兩天也夠嗆學會,慢慢來,不著急。”
“嗯?”年僅十歲的穗穗一臉茫然地抬起頭,舉著織得稀稀拉拉全是洞,但也能看出形狀的一小塊針織品,試圖為宣寧正名:“不難啊,寧寧姐姐不是說得很清楚嗎?”
宣寧:“……”
彆問,問就是紮心。
她看著滿屋子的小姑娘“呼啦”一下,圍在天才小朋友旁邊探討訣竅。嘰嘰喳喳的討論聲中,又有幾個小姑娘突然醒悟,掌握了正確針法,幾下就織出了窄窄的一條。
宣寧孤零零地站在屋子前方,深刻地意識到自己因為手殘和大家格格不入,自覺離開了屋子,倚在牆壁上懶洋洋地曬太陽。
學生們還沒到變聲的年紀,清脆的朗誦聲回蕩在耳邊。來往的人都放輕了動作,也有不少人完成了手裡的工作,像宣寧一樣站在陽光下,微微側著耳朵,認認真真地聽孩子們學習的聲音,聽著聽著,嘴角不知不覺就彎了起來。
不遠處的灶台上,有膀大腰粗的大娘從庫房推來一車車糧食,輕輕巧巧提起其中一袋倒進盆裡淘洗,準備給護衛隊和學校的孩子們做午飯。
遠處的空地上,江大正和護衛隊員說著什麼。似乎單純用語言說不太清楚,他站起身,衝另一名隊員招了招手,兩人站在人群中間準備對打。江大看準時機,一個擰身就把人摔在了地上,動作快的讓人看不清楚。圍觀的隊員激動的臉色發紅,使勁拍著巴掌轟然叫好。
更遠處,有伐木隊拖來剛砍下的樹乾回來,學徒急忙拿著工具衝上去處理好,然後放在合適的地方晾曬風乾,時不時偷偷回頭看一眼。幾位木匠坐在陰涼地裡,準備把木材處理成各種農具家具,偶爾抬頭瞪一眼不老實的學徒,側一側身子,擋住視線繼續乾活。
木匠隻有一個來自王家村,其他人都是原本城裡的住戶,手藝也更好一些。宣寧為了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在眾人中征集了一批學徒。一方麵是可以幫忙打打下手,另一方麵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木匠。畢竟現在的木匠還是太少了,多一個人就能多乾好幾份活。
不過,這些人習慣了把自己的手藝藏著掖著,把學徒當苦力使,想學本事那是萬萬不能。
教會了徒弟,萬一餓死師傅了可怎麼辦?
自家還有子孫,把壓箱底的本事都教給彆人了,兒子孫子該靠什麼立足?
不是隻有他們這樣想,而是大環境下,所有手藝人都這麼想。他們之中有很多人,當年就是給人做了很久的學徒,挨了師傅不少打,這才學到了本事。現在做了師傅,也原樣都還到了跟著自己的學徒身上。
學徒要伺候師傅。這個伺候包括早起的倒夜壺端洗臉水,一天都察言觀色把師傅照顧好,到晚上給師傅端洗腳水甚至捏肩捶背,等師傅睡了他們才能歇下。
這也就算了,畢竟在這裡,這些其實屬於尊師重道的一部分,這個時代很多人對長輩也是這麼做的。要從師傅那裡學安身立命的本事,平時勤快點也都是應該的。
除此以外,師傅們的脾氣一般都不太好。做活時動作稍有不對或者略微慢了,往往就會迎來一頓劈頭蓋臉的打罵。打完罵完,師傅出完氣了,才會指點幾句。
宣寧見過幾次,捏著鼻子忍了。
王三柱也動不動挨他爹的鞋底子,她雖然對棍棒教育並不讚同,但這種觀念在大家心裡根深蒂固。觀念這種東西,實在不是幾句話就能扭轉的。她也隻好裝作看不見聽不見,然後找各種機會,想辦法把頻率和程度慢慢降低。
在這個時代,爹娘能做的,師傅往往也能做。再加上這些木匠手底下有數,沒有誰被打得太嚴重,宣寧也就不去管他。
但是,有手藝藏著不教,讓她辛辛苦苦選出來的技術人員把時間全浪費在雜活上,她可就不能忍了。
宣寧閉了閉眼,陽光落在她微顫的睫毛上,投下一小片陰影,像是在鴉色的蝶翼上暈開一層淡淡的光芒。
半晌,宣寧睜開眼睛,平靜地往木匠們乾活的牆邊看了一眼,轉身回到了屋子裡。
*
“考核?”
“對。”宣寧用力點了點頭,彎彎的眼睛裡滿是狡黠。
她打算弄個職業技能大賽,然後以此來評定職稱,給出不同級彆的待遇。
這個比賽將會公開進行,不能躲躲藏藏地偷偷完成。
在大庭廣眾之下,完整地展露出全部的過程,雖然有些細節依然需要師傅講解才能明白。但隻要看過一遍,對那些手眼靈活急於學藝的學徒來說,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甚至有天才在失敗幾次後,能還原個七八成。
不參加也是可以的,自願原則嘛,不過職稱上不去,月錢也低,再遮遮掩掩不願意教,隻知道磋磨人,出多少力拿多少錢,他願意因為自己的小心眼讓全家過得緊巴巴的,不怕家裡人埋怨,那倒也無所謂。
總不會所有人都嫌錢多,總有人願意多教的。
宣寧的法子其實有些無賴,有種逼迫著工匠們傾囊相授的意思,不過她也實在是被這些人逼出了火氣。
最頂尖的手藝、最標誌性的絕活留一手就算了——主要是宣寧現在也用不到——但在她急需辦成的事情上拖拖拉拉使絆子,語重心長把道理掰碎了,說了幾次都不聽,宣寧的脾氣也就上來了。
她的脾氣可一向不怎麼好。說不聽,她就得想點彆的主意了。
不過,打一下給個甜棗,畢竟名為比賽,宣寧給出的彩頭也很不錯。除了基本的工錢肉食,宣寧還給了第一名兩個入學名額。
都知道學堂學出來肯定是能做管事的,各家都是拚了命地往裡送,宣寧本來隻想招些聰明孩子幫忙乾活,後來也就順其自然,讓這個名額多了點彆的含義。首先從護衛隊選,其次從王家村選。還承諾這些孩子做得好還能往上升,將來對農莊有大貢獻的人家都會有入學名額。
除了村裡出來的王木匠,其他人家裡都有孩子,卻都沒能上學。他們做活的地方離學堂也不算太遠,天天眼巴巴看著。尤其一早一晚孩子們上學放學的時候,手裡的活都得停一會,眼珠子黏在人家身上,恨不能把書包拽下來換成自家孩子,羨慕的眼睛都快紅了。
除此以外,宣寧還立下了新規矩。她拐彎抹角地詢問過後,給每級職稱定下了技能要求,定下了月錢和“教導補貼”,還定下了必要要帶的學徒數目。三年後不能出師,那就要重新評判師傅的水平,還會扣一部分補貼。但如果能順利出師,出師越早給的獎金越高,最少能拿一個月工資,早一個月就多一個月的。徒弟升職稱師傅也能得到獎金。
洋洋灑灑寫了幾千字,宣寧看著寫得滿當當的紙張,再看看旁邊列出來的工資表,想想未來大家為了掙到更多的小錢錢,拚命乾活的間隙居然還想儘一切辦法教徒弟的感人畫麵,露出了期待的微笑。
“我真聰明,真慷慨,”宣寧真心實意地感慨道:“真是個難得的好老板。”
隨後又有些痛心疾首。
她當年怎麼就想不開,跑去學舞蹈了呢?
想想都替商界心疼。
計劃書寫好就可以扔出去,讓彆人乾……讓彆人負責了。宣寧叫來排骨,正想讓他推薦個合適的人選,外麵卻傳來一陣喧鬨聲。
還沒到飯點,大家都還在自己的崗位上忙碌,附近還有個學堂,一向安安靜靜的,這聲音著實有些反常。
宣寧停住話頭,坐在椅子上認認真真聽了一會,好幾個人同時說話,聲音著實有些嘈雜,她隻能勉勉強強聽出其中一個渾厚的大嗓門是孫遠,另一個像被踩了尾巴一樣的是王三柱。說了什麼實在聽不清楚,隻是似乎有股火-藥味。
排骨也正側耳細聽,聽了一會,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怎麼回事?”
這方麵本來就是排骨負責的,他確實有所發現,原本隻是想再觀察幾天,等把情況掌握個七七-八八再跟宣寧說,現在事發突然,乾脆提前把猜想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