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裘德·洛(1 / 2)

影帝的誕生 搖曳菡萏 8116 字 4個月前

“真是驚訝。”威廉挑眉:“淩晨兩點半還守著電話?不怕躺在你身邊的女伴抗議嗎?”

“你也知道現在是淩晨兩點半?深夜電話騷擾你的經紀人,難道心中一點歉意都沒有嗎甜心?”亞蒙·高夫曼說:“而且,我沒有女伴,所以也沒有人會生氣。”

“連夜生活都沒有了嗎?可憐的阿米……我的安慰能讓你感覺好一點嗎。”

“哈,這是安慰?而且,彆把話說的好像某人每天在哈佛都能找到美女約會一樣!”

威廉和亞蒙兩個人不約而同的停止了說話。沉默了一會兒後,又開始不約而同的轉移話題:“洛杉磯天氣怎麼樣?”

“還是那麼曬。哈佛呢?”

“空氣裡充滿了高冷的味道,不愧是擁有全美最自傲最自我最自私學生人數最多的大學。”威廉回答說,然後話鋒一轉,開始談論自己的糾結:“那些劇本,我很難抉擇,亞蒙。”

亞蒙·高夫曼毫不驚訝的回答:“猜到了。”

“《不羈夜》、《危險關係》、《千鈞一發》,我該選哪個?”威廉抓著頭發說:“他們看起來都很棒,但我也知道三部全都接下來是不可能的,不僅檔期衝突,而且我也沒有那個時間。”

“或許你可以直接選擇《千鈞一發》。”

“為什麼你的回答這麼乾脆,我的朋友?”

“因為我是個精明的經紀人,總能幫自己的客戶做出正確選擇,親愛的威爾。”

“那為什麼不是《不羈夜》和《危險關係》?”

“先不談三百萬美元投資的電影和三千萬美元投資的電影有什麼區彆,威爾,你不是真的準備拍一輩子的cult電影吧?”

“cult電影”同樣是個誕生自好萊塢的詞語,因為cult電影多數成本低廉、拍攝手法獨特、題材具有爭議性、和好萊塢主流風格相駁,所以很多人容易把cult電影和b級片混淆,其實這兩個定義想象,但又有部分不同,最典型的差彆,一個是b級製作拍好了,是很容易獲得主流社會認可的,但cult電影專指很難被普羅大眾接受、但卻受到思想前衛的年輕群體追捧的影片,另一個是b級片沒有信徒,而cult電影的地位,正是由於狂熱影迷不斷追捧崇拜而確立其地位的。

就像昆亭塔倫蒂諾的《低俗》,因為成本低和題材特殊(分級是nc-17,影片裡隻f**k一詞就用37種不同語調出現了271次)的緣故,一開始是作為b級片上映的,沒想到公映後不僅票房口碑雙爆,導演昆亭塔倫蒂諾也因其獨特的執導風格一炮而紅,導演昆汀和影片開始擁有一批狂熱的崇拜者,久而久之《低俗》也被奉進經典暴力cult電影的殿堂。

在亞蒙·高夫曼口中,投資高達三千六百萬美元的《千鈞一發》當然不是cult電影,而《不羈夜》和《危險關係》都屬於cult的範疇。

威廉咬著嘴唇說:“我看過保羅·托馬斯·安德森以前拍過的一些短片,他對鏡頭的運用太奇妙了,有點斯科西斯的味道,而且《不羈夜》的劇本很獨特,我想這會是對我演技的一大考驗——或許也能成為一個全新的突破機遇。”

“鏡頭獨特?你是指那些迷幻的畫麵色調和來回搖晃的鏡頭嗎?”從亞蒙·高夫曼的語氣裡任何人都能聽出來他肯定在翻白眼:“那是因為安德森這家夥喜歡磕了藥後玩攝像機,而且他從十二歲開始就沉迷於色/情電影裡不能自拔了,不然你以為《不羈夜》的劇本是怎麼誕生的?不對七八十年代的成/人電影業有足夠深入的了解,並看了足夠多的片子的話,他能寫出這個讓人一看就能聯想起約翰·霍姆斯和維羅妮卡·哈特的故事?”

《不羈夜》以七十年代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名為埃迪的17歲少年,因為長了一根超長丁丁而被色/情片導演傑克看中,起了個響亮又意味深長的藝名“迪克·狄格樂”(di/rkdiggler)開始拍片,天賦異稟的埃迪一炮而紅,成為日進鬥金備受追捧的大明星,然後他染上了毒/癮,生活越來越放蕩……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正是美國極端自由主義思想最為流行的時候,自由主義放大了人們對個性、對個人權利的解放,比如說性權利,於是西方世界迎來性/解/放時代,進而催生了色/情電影業的繁榮,《不羈夜》就是一部講述色/情電影業從發展到繁榮,再到所有浮華隨著八十年代理性思潮回歸,而破滅掉的故事。

而亞蒙·高夫曼提到的約翰·霍姆斯、維羅妮卡·哈特兩人,都是七十年代著名的成/人電影明星。

“看一遍劇本就對情節和影射人物如數家珍,你在年輕的時候肯定也沒少看這類片子吧,阿米?”

“……閉嘴,威爾。”亞蒙·高夫曼僵硬的轉換話題:“雖然《不羈夜》有很大可能可以帶給你突破,但我不建議你接這部電影的原因,第一是比起用cult電影提升演技,我認為你更需要的是多接點商業電影,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票房號召力,第二是這部片子尺度太大了,雖然正麵全果鏡頭會在你下半身裝上假體(男主角真的有一根很大的丁丁),但是還有那些背部全果的鏡頭呢?主角a/片明星的身份也太敏感了,更彆提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那小子還找來了幾個真的a/片女演員來扮演角色,比如那個妮娜·哈特利,還有維羅妮卡·哈特本人!如果你和她們傳出點什麼緋聞來,威爾,咱們可就麻煩了。”

聽了經紀人的分析,威廉承認自己之前是想的簡單了點,他一開始隻是為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的才華折服,認為他用一個劇本一個故事,就幾乎概括了六七十年代整個社會個人欲/望與社會道德的激烈交融和排斥,並且覺得如果能演繹這個故事,肯定能給自己帶來成長。

但是威廉一時間忘記了,自六七十年代的極端大解放後,八十年代、到目前的九十年代,整個社會還是偏保守和理性的,《不羈夜》上映後,絕對能在整個好萊塢,或許整個社會投下一顆重磅炸彈,而且還很有可能對他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發展不利——打個比方說,《理智與情感》拍攝完後,亞蒙·高夫曼手頭一度出現了七八個時代劇的劇本,威廉後來能拿到《泰坦尼克號》卡爾的角色,也離不開這部電影的幫助,但如果是《不羈夜》上映並引起轟動後,威廉可能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內,接不到類似愛德華、卡爾這樣的上流社會角色了。這就是電影和角色本身對演員的定性。

“拒絕掉《不羈夜》吧。”威廉真摯地感謝:“還有,你的建議很中肯,謝謝,亞蒙。”

“這正是經紀人存在的意義,威爾,而我是這個行當中的佼佼者——或許我現在還不是,但未來一定是。”亞蒙·高夫曼略帶幾分得意的說:“至於《危險關係》——”

“我很喜歡昆亭塔倫蒂諾。”

“我當然知道你喜歡他,威爾,如果檔期允許的話,我會建議你兩部片子都接下來,一部商業電影一部cult片,兼顧藝術與票房,再好也不過了。”

“繼續說下去,亞蒙,我就知道你還有個但是。”

“但是,電影想大爆太難了,好萊塢每年至少出產上百部這樣的影片,像《低俗》一樣票房和口碑上雙贏的幾乎隻是數年一遇,你的野心並不僅限於做一個演技派演員,威爾,這個我們早有談過,想繼續往上走,晉升咖位的話,你必須得有一部以自己做主角,並且大賣的商業電影,而你之前拍的那幾部呢,《理智與情感》藝術片,《驚聲尖叫》b級片,《泰坦尼克號》是商業巨製但現在距離上映還遙遙無期,並且在《泰坦尼克號》裡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才是男主角——既然提到了迪卡普裡奧,所有人都知道他很青睞那種邊緣人的角色,不然就不會接《全蝕狂愛》和《邊緣日記》,但是鐘愛藝術性較高的電影,也沒耽誤他拿到《泰坦尼克號》男主角的片約呀。”

兼顧藝術和商業?威廉靜靜的思考著:是啊,沒準這才是聰明的做法,和他應該走的路。

畢竟一名演員隻專注藝術性影片的話,口碑是有了,但很難聚集起影迷基礎,沒有人氣,就很難接到來自八大電影公司的大製作影片橄欖枝,最後隻能無止境的投入到獨立電影的拍攝中,陷入影片越拍越小眾,除了偏好藝術電影的學院獎評委們青睞外再無人知道的尷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