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孤獨的死神(2 / 2)

影帝的誕生 搖曳菡萏 7213 字 5個月前

可以說,這並不是一部非常跌宕起伏的電影,雖然電影內容是很精彩,既有家族背叛也有商場激戰,但導演卻用獨特的鏡頭畫麵,將整個故事以一種溫情的敘述方式娓娓道來,在某些影迷看來可能會覺得這樣的電影節奏未免太過緩慢,但換一種角度來看,這種溫情的敘述方式也可以說是一種優點,能夠讓觀眾從內到外徹底平靜起來,並且跟隨著電影去思考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

電影從第一秒鐘到最後一秒鐘,都唯美的不可思議,像是一首小夜曲,適合一個人或兩個人安靜的品味感受,而不是一群人一起熱熱鬨鬨的看電影。不論彆人怎麼說,這對喬納森·貝茨來說,都是一部完美的電影,他前所未有的堅持這點。

更彆提還是威廉演的了,這簡直是百分之一千的加分項。

燈光亮了起來,音效也徹底消失,電影院裡一片安靜,絕大多數觀眾都還在座位上坐著,表情看起來不是在猶豫就是在思考,像是在糾結到底是該給電影一個好評還是差評。

就在這時,喬納森·貝茨第一個站了起來,並且用力的拍動著雙手。死神喬·布萊克這個角色完美無缺,威廉的表演也完美無缺,他們帶給他那麼多的觸動和思考,他相信自己絕不是唯一一個喜歡這部電影的人,也不希望在這首映的大好日子裡,電影院裡出現對電影的大規模抨擊聲,所以他要用自己的掌聲引起彆人的共鳴。

喬納森·貝茨的鼓掌像是喚醒了許多人的思緒,觀眾們怔了一秒鐘後,情不自禁的也鼓著掌站了起來,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沒多久,全影院的觀眾都陸陸續續的站了起來,一邊鼓掌一邊小聲的和身邊的愛人朋友小聲討論著電影。

“死神等於賦稅?哈哈,這個梗也太好笑了!雖然前半部分節奏是有點慢,但後半部分可太爽了,特彆是死神嚇唬董事會那群牆頭草,以及裝成IRS稅務官把壞蛋嚇的屁滾尿流的那一幕,太搞了!”

“搞笑嗎?死神對著花生醬吃個不停的畫麵是挺有趣的,但是結局我倒是覺得挺悲傷的,喬愛上了蘇珊,但他們最終還是沒能擁有一個好結果,就算曾和蘇珊一見鐘情的男人複活了又怎麼樣?那又不是喬·布萊克,我真為死神感到難過。”

“這真的是死神嗎?喬雖然乾著收割生命的工作,但卻比任何人都善良和孩子氣,原本裴瑞許死後會留下大大的一個爛攤子的,但是喬卻幫他保住了公司,幫他化解了和家人間的矛盾,還幫他完成了臨死前的心願,甚至還為蘇珊複活了一個男人的生命,如果地獄裡的死神真的是這個樣子的話,人們就再也不用害怕自己上不了天堂了。”

“耶穌啊沒錯,威爾真是帥的讓人合不攏腿。”

通過觀察,喬納森·貝茨發現有人從這部電影裡感悟了生命和愛情,有人在思考死亡與宗教,也有人和他一樣發現了永恒的孤獨感,但可以確定的是,沒幾個人討厭這部電影——太棒了,終於有一次,喬納森為自己能和絕大多數人有著相同的觀點而感到自豪。

掌聲終於結束了,沒有人再起身離場,所有觀眾都在等著媒體采訪環節結束後,能在一片擁擠中查處重圍擁有一個能和喜愛演員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喬納森·貝茨原本是極少參與這樣大眾型迷弟活動的,他通常更喜歡用與眾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威廉的喜愛,但是現在,雖然他的上半身安安穩穩的坐在座位當中,但是腳尖卻在蠢蠢欲動,似乎一等最前麵那幾排討人厭的記者們散開,就能立刻衝上去搶占一個有利位置似的。

……

電影放映結束後,是對主創人員的采訪時間。

極其有趣的是,電影放映前後媒體與演員的表情完全顛倒了過來:放映之前,記者多是一副不懷好意等著看熱鬨的神情,影片主創們則表情緊繃提心吊膽,而放映之後,輕鬆愉快的笑容出現在了演員們臉上,而記者們則不是失望就是尷尬,反正大多數記者的表情都很奇怪。

要說原因麼,當然是因為他們中的很多人在今天之前都對電影發表過一些不太美好的看法,有唱衰有批評也有更嚴重的抨擊,特彆是在威尼斯電影節閉幕後,很多美國媒體都在嘲笑環球和馬丁·布萊斯特,說他們:“試圖重現《聞香識女人》的輝煌,但毫無疑問隻是進行了一次拙劣的模仿。”

尤其是在威尼斯電影節舉辦期間,曾在意大利待過,並看過《遇見喬·布萊克》的威尼斯電影節首映的媒體,更是從電影節結束後到今天之前,一直都在發表著和電影有關的糟糕看法,不是毫不客氣的批評電影情節拖遝節奏緩慢,就是在挖苦“整部影片最好看的就是威廉·布蘭德利的那張臉”。

《遇見喬·布萊克》在威尼斯電影節上顆粒無收是事實,電影在歐洲放映的三小時版本除了收獲法國《首映》等少數媒體的讚揚外,多數影評並不好聽也是事實,加上部分美國媒體或居心叵測或恨鐵不成鋼的煽風點火,電影在今天之前確實一直處於被普遍不看好的狀態。

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影片從威尼斯電影節上放映的三小時導演剪輯版本,換成如今北美公映的兩小時版本後,居然有了一個質的飛躍——通常來說,不是應該導演剪輯版才是最好的電影版本嗎?

不過,也是有例外的。

《紐約客》的記者立刻想到了上個月上映的,新線電影公司製作,愛德華·諾頓主演的《美國X檔案》,這也是一部導演大失水準,電影公司更換剪輯師挽救整部影片的例子——據說新線一開始是很信任導演托尼·凱耶的,並準備用導演剪輯版作為北美公映版本,但是托尼·凱耶剪出來的影片卻枯燥乏味,每一場試映會都飽受惡評,於是新線不得不找來剪輯師傑瑞·格林伯特和主演愛德華·諾頓,重新兼了個117分鐘的版本出來,最後公映版本的影片大獲成功,諾頓還得到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等等,難道《遇見喬·布萊克》不像是《美國X檔案》事件的重現嗎?馬丁·布萊斯特剪出了個很糟糕的版本,環球不滿意,於是找剪輯師又剪了個新的出來,聽說威廉·布蘭德利為新的版本提供了很多建議,最終公映的版本棒極了……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劇情。

‘最近的美國導演都怎麼了,腦袋裡集體鑽進了史萊姆嗎?’現場有些尷尬的沉默著,不少記者都在心中持續哀嚎:“上帝啊,誰能預料到這個?之前罵的太狠了,現在要怎麼收場!”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