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是誰黑了韋恩斯坦(1 / 2)

影帝的誕生 搖曳菡萏 8397 字 4個月前

“雖然格溫是我的教女,但實話實說,她的表演的確不如你,如果她都能得影後的話,我想不通為什麼米拉麥克斯要放棄你,明明如果韋恩斯坦捧出了一個史上最年輕的奧斯卡影帝,還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的話,他能得到的好處更多……”

威廉沒有參加奧斯卡頒獎禮結束後的晚宴派對,但是在他離開多蘿西·錢德勒劇院前,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卻特意找到了他,表明自己也不想參加派對或任何新聞發布會,但他想和威廉談談。

談什麼?自然是奧斯卡。但是威廉還沒搞清楚斯皮爾伯格為什麼要找他,是單純的想找個擁有同樣失敗經曆的人吐個槽,還是想結成什麼陣線聯盟?正如斯皮爾伯格自己所說,格溫妮絲·帕特洛是他的教女,而奧斯卡的話題又太敏感,所以在弄明白對方的想法之前,威廉都得確保自己說出來的任何一句話都在安全範圍內:“羅伯托·貝尼尼實至名歸,就算整個頒獎季都有人在為我公關,也不一定能夠從他手中贏得獎杯。”

“但你也沒有排除有那種可能。”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敏銳的指出。

“現在說這些還有用嗎,史蒂文?奧斯卡都已經結束了。或許你應該直接了當的告訴我你想要什麼,少繞點彎子對我們兩個都沒壞處。”

“我感到不公平,和憤怒。”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看著威廉的眼睛說:“夢工廠要發動反擊,我不想讓韋恩斯坦躺在他的功勞薄上睡的太舒服,你要一起加入進來嗎?”

威廉沒想到像斯皮爾伯格這樣理應對榮辱得失已經看淡了的傳奇導演,也會因一次失敗而憤憤不平,不過,從韋恩斯坦兄弟整個頒獎季針對《拯救大兵瑞恩》的所作所為來看,斯皮爾伯格會覺得憤怒也不奇怪——為了從夢工廠手裡贏下最佳影片,韋恩斯坦做的不僅僅是給自己的電影打廣告,有非常多的線索證明,在奧斯卡投票前的一個月裡,城中大量抹黑《大兵》的新聞報道,幕後主使都暗暗指向韋恩斯坦兄弟。

不過,如果沒有韋恩斯坦的抹黑,《拯救大兵瑞恩》就一定能拿下最佳影片嗎?也不一定,《大兵》之所以在頒獎前備受看好,是因為它的政治正確題材主旋律到幾乎能討每一個美國人喜歡,於是人們就普遍認為學院成員們也一定會喜愛它、投它一票,但是,難道學院就不能青睞其他影片了?《莎翁情史》這樣充滿藝術氣息的半傳記影片,其實也一向備受學院偏愛,更何況不是每個學院成員都是美國國籍、都喜歡戰爭題材電影的。

隻能說夢工廠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早已經把奧斯卡看做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但這獎杯最終卻沒落到他們手中,而是拍拍翅膀飛掉了,斯皮爾伯格既憤怒不滿,又不認為錯在自己,於是就將所有過錯都推到敵人太卑鄙上去了——巧的是,他們的敵人也的確很卑鄙。

從剛剛的談話中可以看出來,情感上,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顯然已經將威廉當做是和他一樣的“韋恩斯坦受害人”了,威廉的確是,但要說他有多憤恨厭惡韋恩斯坦的話,倒也沒有,因為威廉清楚的明白韋恩斯坦的公關手段隻是自己拿不到奧斯卡影帝的原因之一,而不是全部。

但是,在仔細考慮過斯皮爾伯格的提議後,威廉還是點頭了:“我加入。”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立刻就露出了笑容,他看向威廉的目光裡還多了一點看戰友的情誼。

威廉想斯皮爾伯格大概誤會了,誤會他也是不忿輸掉奧斯卡才同意聯手反擊的。

但是,不是這樣,威廉會同意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和韋恩斯坦不是一路人,他們不論是性格還是為人處事都相差太多了,既然已經做不成朋友,未來遲早有一天會變成敵人——身為好萊塢最大獨立片商的米拉麥克斯對奧斯卡的野心,也是除了七大影業外最大的,而威廉和蘭斯成立威爾洛特的初衷,不是要在七大影業及其他中小製片商的夾縫間求生存的,雖然現在威爾洛特主要拍攝的都是商業片,但早晚有一天也要劍指奧斯卡,米拉麥克斯和威爾洛特遲早要成為真正的競爭對手,各種意義上的,既然那一天注定到來,威廉不介意提前給未來對手下點絆子。

不過斯皮爾伯格既然已經誤會了,威廉也不準備解釋,他隻是補充道:“不過,史蒂文,我的年紀甚至都沒有你或韋恩斯坦在好萊塢打拚的閱曆多,很可能給他製造不了什麼麻煩。”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卻意味深長地笑了起來:“你以為我會隨隨便便找個年輕人談合作,就因為他是好萊塢最當紅的電影明星?我認識史蒂夫·喬布斯,威爾,還有保羅·艾倫,從他們口中,我聽到了許多在好萊塢根本聽不到的事,關於一個神奇的年輕人的,有人說他是下一個沃倫·巴菲特,還有人說他是下一個比爾·蓋茨,如果他想,他甚至能夠直接找到魯伯特·默多克幫忙。但在好萊塢,在這最自由也最閉塞的城市裡,居然還有很多人認為他隻是一個運氣好點的電影明星而已,這難道不是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情嗎?這個年輕人生活在全世界被鎂光燈照射最多的地方,居然還能為自身保留如此多的陰影,這簡直不可思議。”

威廉安靜的聽完,回了對方一個不鹹不淡的笑容:“那你是怎麼看這個年輕人的?”

“我認為這個年輕人非常聰明。他在應該高調的時候高調,應該低調的時候低調,他想讓人們關注的,永遠不是他身上最值得關注的,他本應像任何一個公眾人物那樣受製於媒體,但是,媒體偏偏受製於他還不自覺,這樣高明的手段,讓我想成為他的朋友,而不是敵人。”

“我想你們已經是朋友了。”威廉說。

……

雖然在遙遠的歐洲,法國戛納電影節的氣氛剛剛被炒起,但在北美,一年一度的奧斯卡已經結束了,所有獎項都塵埃落定,也宣告著整個北美頒獎季的結束——等等,結束隻是對於好萊塢的電影從業者來說,對於媒體,留給他們的還有大把可以炒作的新聞。

這簡直都是每年奧斯卡結束後的固定戲碼了:在各大頒獎禮的評委心裡,他們已經選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年度最佳,如果結果和多數媒體事前預期的一樣,那麼各大獎項的獲得者將會成為媒體的寵兒,被寵成全世界最可人的甜心,甚至被捧上神壇,但如果奧斯卡最佳選擇出人意料,爆了個驚天大冷門,那隨之而來的將是鋪天蓋地質疑和批評,有真的為那些明明能拿獎但一無所獲的影評和電影叫屈不平的媒體,也有跟風湊熱鬨博取眼球的媒體,總之,哪怕奧斯卡都徹底落幕了,公眾在報紙新聞裡都不缺熱鬨看。

第七十一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注定將成為二十世紀最熱鬨的一屆奧斯卡,不,甚至可以稱作是美國媒體的世紀末最後狂歡——

“學院再次做出了讓人難懂的選擇。執導出佳作《拯救大兵瑞恩》的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拿到了最佳導演,卻錯失最佳影片,這在奧斯卡曆史上都是不多見的,過去七十屆頒獎典禮中,隻有不足十屆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的獲得者是不重合的,還多半都發生在經驗淺薄、初出茅廬的導演身上,而眾所周知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從七十年代開始便在好萊塢非常活躍,二十多年來更是以導演、製作人的身份製作出無數佳片,學院如此選擇,難道僅僅是已經厭倦了讓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再次拿獎?”

“不過《莎翁情史》雖然沒有《拯救大兵瑞恩》那樣討喜,但也稱得上是一部傑作,電影刻畫的十五世紀英國風貌真實可信,莎士比亞真實的人生軌跡與虛構的故事情節結合的天衣無縫、恰到好處,幾乎曆史上每一個關於莎翁的疑惑,觀眾都能在影片中找到導演獨特的解答,羅密歐與朱麗葉唯美悲傷的愛情也得到了淋漓儘致的體現,威廉·布蘭德利的表演更是迷人,他是所有影視作品中扮演莎翁本人的演員裡獲得認可度最高的一個——過去一年裡,威廉·布蘭德利不僅讓全球莎士比亞著作的銷量上漲了百分之三十,他的照片更在許多國家被直接充當做莎士比亞本人或羅密歐,印在了書籍封麵上,比如日本和中國,威廉·布蘭德利已經成為莎士比亞的代名詞,無論日後再有多少和莎翁本人有關的電影被拍攝出來,《莎翁情史》也是不可能被影迷以往的一部。”

“但也正因如此,格溫妮絲·帕特洛的影後更加讓人費解,頒獎典禮結束後有學院成員接受采訪稱‘格溫妮絲·帕特洛的表演渾然天成,征服了多數學院成員,所以才獲得了影後。’那麼,既然學院為格溫妮絲宛若天成的表演拒絕了凱特·布蘭切特,拒絕了梅麗爾·斯特裡普,他們為什麼不為一個更像莎翁的威廉·布蘭德利拒絕羅伯特·貝尼尼和伊恩·麥克萊恩?”

首先對結果提出質疑的是紐約、洛杉磯、舊金山地區一帶的媒體,這幾個地區與好萊塢的聯係非常緊密,很多好萊塢權利人士的大本營都紮根於此,奧斯卡頒獎典禮結束後,媒體炮轟《拯救大兵瑞恩》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炮轟格溫妮絲·帕特洛不應該得到影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