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如何,齊年其實並沒有對從寸島村民們裡籌到主要的建設款抱太大的希望。
這一次路演,與其是融資,倒不如說是一次投資教育。用了一節生動的課程讓參與的村民都了解到原來所謂投資,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難,原來自己也是可以成為所謂的“投資人”的。隻不過他們未必說得出“投資人”這個名詞而已。
路演結束後,齊年把沈村長等人請進辦公室休息。
沈村長對齊年說:“狀元,你這個路演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啊。聽說現場就有100多人要報名投資。”
齊年說:“本來就是一個好項目,要不然我也不會往咱們島上引啊。村長,這個項目隻是一個開頭。我們這個島和大陸之間有一段距離,很多項目開展起來都不方便,但是這種教育類、服務類的項目倒是很適合在這裡發展。”
沈村長說:“你說的教育、服務類的項目,我們寸島的人可都不專業啊。”
“那您說做快遞、做培訓咱們專業嗎?咱們不是也培養出阿進、雙雙、阿誠這樣的專業快遞人員了嗎?咱們還培養出幾個培訓師和思婭這樣的半專業的培訓學校的管理人員。”
“這倒也是。”
“村長,您以前經常教導我們致富要動腦子。我們隻要開動大腦琢磨怎麼致富,總會有辦法的。”
沈村長笑著說:“難怪你一直在堅持按你的方法去扶貧,難怪你一直在強調轉變思想,這個方向確實很好。光靠我們這些人去扶貧確實是很難,大家夥兒自己扶自己就容易多了。”
“是啊。您早就提到這個思路了,隻不過大家都不理解。所以我們以後可以這樣。我和雙雙、思婭姐儘量出去多看看,有什麼致富的好方法我都介紹回來,然後讓大家看看有沒有適合他們做的。一旦出現了成功的例子,我們再把這個成功案例做成標準,手把手教其他的村民們做,這事不就簡單了嗎?”
“是的。”沈村長站起來背著手踱著步說,“有些地方形成的一些產業也是靠這樣的方式。”
“是啊。您看我們寸島以前的農業、漁業不就是這樣嘛。你帶我我帶你,慢慢的大家都成了行家裡手了。所以我們不怕新事物、不怕新項目。隻要努力做成了,就可以遍地開花。”
“那你接下來還有沒有新的目標?”沈村長問。
“有哇。”
“什麼?”
“科技。”
“科……”沈村長有點兒語塞,“這個怕是不合適吧。咱這裡連大學生也才隻有你這一位。”
“大學生少不怕。我這裡有個人大學都沒上過,搞科技比那些碩士、博士還厲害。”
“誰啊?”
“一個小姑娘。”
“小姑娘?”
齊年在寸島上組織的這一次路演是一次十分山寨式的路演,然而恰恰正是這一次談不上專業的路演拉開了齊年進入資本市場的序幕。
齊年也比大多數企業家更早接觸了資本市場,更早地了解到資本市場的威力。它的威力為齊年未來的事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和現實的翅膀。
手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