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科……”
呂夷簡神色複雜的答了一句。
張知白苦笑著道:“一科間隔是四年……也就是說兩百年後才能湊夠一萬人……”
王曾歎著氣道:“得六百年,因為他還讓預備兩萬……”
趙禎一臉不悅的道:“現在是討論這個的時候嗎?現在最重要的是儘快將新征之地的官員湊出來。”
呂夷簡臉色微微一苦,“沒官派了……”
趙禎瞪起眼,“怎麼會沒官派了呢?從各處抽調一下不就有了?”
呂夷簡嘟噥了一下嘴,沒有言語。
王曾苦笑著道:“我大宋征下大理的時候,罪官們全部發配到了大理。往交趾摻沙子的時候,將一些地方上推舉的讀書人,一並派遣了過去。
往燕雲十六州派遣官員的時候,抽調了一部分吏,抽調了一部分蒙學先生。
最後不夠,還抽調了一批剛中了鄉試的士子。”
趙禎沉聲質問道:“朝廷就沒官員抽調嗎?!”
王曾聽到此話,臉色更苦,“從先帝晚年,到如今,朝廷每年殺的官員,比科舉選材選出的進士多了不知道多少倍。
朝廷如今剩下的官員,勉強能維持朝廷運作。
大批量抽調的話,朝廷就沒辦法運作了。”
趙禎聽到這話,有些恍惚。
昔日。
朝野上下為了那些領空額的官員,鬥的你死我活。
為了解決大宋官員過勝的問題,更是大費周章。
大宋上上下下,所有人都覺得大宋官員太多了。
可今日,大宋官員居然因為不夠用,而陷入到了囧境。
一時間趙禎也不知道該說啥。
真宗晚年的時候。
大宋的官員確實膨脹到了一個龐大的數字。
任虛職的人,比任實職的人多了近一倍。
往往一個職位,會有三個人擔任。
一個真正主事,是實職。
兩個虛職,隻拿俸祿不乾活。
冗官冗員確實成了大宋一害。
然後,各種殺才有鑒於此,頻頻對大宋官員下殺手,到現在,殺的無官可用。
最初對官員們下殺手的就是皇家。
就是趙禎的父皇趙恒。
一個丹毒案。
讓趙恒宰了一半的皇室,宰了一大批的官員。
然後寇準殺、呂夷簡殺、李迪殺、王曾殺、寇季殺。
寇準出任總攝國政期間,殺的官員超過了數千。
呂夷簡巡視天下期間,殺的貪官汙吏超過了萬數。
李迪和王曾清查常平倉的時候殺了許多。
李迪削減官員們虛職的時候,也殺了一些。
八王造反的時候,殺了一大批。
皇親國戚和武勳們作亂的時候,又殺了一大批。
寇季直接間接的也弄死了不少。
然後,大宋的官員就不夠用了。
一個大宋的大害,就這麼在幾個殺才的狠手下,消聲滅跡。
當然了,導致大宋現在無關可派的原因,除了幾個殺才下狠手以外,也跟大宋的疆土急速的擴張有關。
大宋拿下河西,調遣了一部分官員過去。
大宋拿下了西夏,調遣了一大批官員過去。
大宋拿下了大理的時候,已經沒官員可抽調,所以隻能派遣罪官過去。
拿下燕雲十六州的時候,已經沒有罪官可派遣了,隻能抽調民間的一部分讀書人,以及升遷一些吏為官。
正是因為大宋疆土擴大了,大宋需要的官員多了,而大宋有沒有太多官員儲備,所以才導致了無官可派。
趙禎沉默了許久以後,盯著呂夷簡三人問道:“我們總不能占下了遼土以後,又不要了吧?”
“那不可能……”
“我們絕對不能再給遼國任何崛起的機會。”
“必須要!”
呂夷簡三個人毫不猶豫的開口。
趙禎點頭道:“所以,我們現在急需解決官員的問題。”
呂夷簡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說不出話。
遲疑了好一會兒。
呂夷簡沉吟道:“現在加開恩科還來得及嗎?”
不等趙禎開口,王曾就緩緩的搖著頭道:“不行,加開恩科多錄入百人的話還行,上萬人怎麼錄?”
呂夷簡再次提議道:“要不大開舉薦之門,由各官員舉薦有才的讀書人?”
王曾覺得呂夷簡的建議可行,正準備點頭。
就聽張知白道:“就怕他們不願意去遼土上為官。之前為了給大理選官,為了給交趾摻沙子,我們幾乎將寒門的一些有才的讀書人,都抽調乾淨了。
如今就剩下一些豪門大戶的子弟和自視甚高的讀書人。
他們這些人可是奔著我們三人現在坐的位置讀書的。
讓他們去管束那些不同教化的遼人,他們未必願意。”
呂夷簡和王曾二人聽到此話,齊齊皺起了眉頭。
張知白的話不無道理。
在大宋,貧寒人家出身的官員,在出仕的時候,朝廷隻要給個官就做。
他們不挑,隻要朝廷給派遣了職位,即便是去窮鄉僻壤,或者是一毛不拔之地,他們也會趕去赴任。
可是富貴人家的子弟,以及豪門大戶的子弟就不同。
太窮、太偏遠的地方,他們根本不會去。
他們情願不做官,也不願意去太窮、太偏遠的冒險、受苦。
朝廷在每次科舉以後,在給進士們授予了官職以後,還會有一次選官的機會。
選官就是反選。
一般跟一甲二甲的進士沒關係。
一甲二甲的進士,都是朝廷重點培養的,所以在授官的時候,相對而言都會給他們挑一比較富庶的地方,又或者比較容易混功勞的地方。
一些被帝王看重的,甚至會授予開封府附近的縣官的職位。
三甲進士就不同,三甲進士一半都會被授予衙門裡的副職,或者不重要的職位。
三甲進士若是有上進心,或者是想搏一把,就可以參與到選官當中。
選官所選的官職,就是一些窮鄉僻壤,不毛之地的主官。
因為沒有人願意去,所以吏部會將其列出來,給三甲進士一個搏一把的機會。
然而,大部分的進士情願在小官上廝混,也不願意去窮鄉僻壤和不毛之地擔任主官。
朝廷也曾硬派過進士去任職。
可那些進士情願辭了官,背著個進士名頭廝混,也不願意去窮鄉僻壤和不毛之地。
所以那些窮鄉僻壤和不毛之地,幾乎都成了犯官們的發配之地。
所以張知白的擔心不無道理。
如今還留在大宋的一些十分有才又有背景的讀書人,連大理和交趾也不願意去,甚至在此前為燕雲十六州選官的時候,也不不願意去,他們怎麼可能去長城外為官呢?
趙禎聽完了張知白的話,見呂夷簡和王曾眉頭緊皺著,不悅的道:“四哥說過,毛病都是給慣出來的。
一個個隻想享富,卻不願意為朝廷去受苦。
那朕憑什麼用他們?
這朝廷用誰,用到什麼地方,不是他們說了算,是朕說了算。”
呂夷簡三人聞言,對視了一眼,齊齊躬身道:“官家聖明。”
趙禎繼續道:“朕回頭會下旨,往後的禮部試和殿試,都由朕主持。朕以後派官,吏部以後派官,都以邊陲優先。
再邊陲立功的,可以加官三級。
升遷到了都城,也有優待。
在中原腹地為官的,無大功者,彆想加官。
想要升遷,那就先得經過吏部、知府衙門、州衙門,三級嚴審。
他們不是覺得在中原腹地當官好混嘛?
那朕就讓他們看看,在中原腹地當官,到底好不好混。”
此話一出。
呂夷簡三人一臉愕然的看著趙禎。
趙禎冷冷的盯著呂夷簡三人,“你們三個有意見?”
呂夷簡遲疑了一下,道:“此舉會不會有欠妥當。一些有才之士,可能會因為官家此舉,放棄科考,甚至放棄做官。”
趙禎冷聲道:“不願意為國所用,不願意為國出力,不願意為國受苦,有才又如何?
待到天下大定以後,朕會在州衙門設立州學、府衙門設立府學、汴京城內設立國學。
到時候,人才多得是,朕不愁沒人用。
他們既然不願意為朕所用,那朕就一輩子不用他們。
至於另投彆國,朕倒是想看看,外麵還有那個邦國敢收留他們。”
呂夷簡三人聽到了趙禎此話,對視了一眼,一臉的苦澀。
以往,逃離了大宋的有才之士,可以投靠西夏,可以投靠遼國,也可以投靠青塘,甚至還有去大理或者交趾的。
可現在,有才之士能去的地方,幾乎都被大宋給滅了。
天下間,除了大宋,他們再也沒辦法向其他任何一個邦國效力。
因為目光所及之處,不是被大宋給滅了,就是在被大宋給滅的過程中。
他們要麼為大宋效力,要麼就庸庸碌碌的當一個平頭百姓,當一輩子。
真要是有邦國敢大批量的收留大宋的有才之士,跟趙禎作對。
那大宋的兵馬應該很快就能抵達戰場。
大宋如今有實力製裁周邊所有的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