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天剛朦朦亮,原野就被凍醒了。
曰本關中的冬季,你說冷吧,五六度的溫度它很難凍死人,但你說不冷吧,這溫度也絕對不能讓人類覺得舒適,特彆是夜間蓋著衣服睡覺的時候。
在中古世代的曰本,竟然連睡覺都是種煎熬。
原野懷念著棉被、暖氣和空調爬起身,檢查了一下孟子奇的狀態,發現他的情況依舊如前,還在繼續昏睡,深感失望,但也沒辦法,隻能繼續等待。
而他剛弄出點動靜,土間的稻草簾子就被掀起一角,小臉凍得紅撲撲的彌生往裡瞧了一眼便低頭恭敬問道:“野原大人,您現在就要起身嗎?”
原野沒想到這小姑娘竟然早早就在門口等著,有些吃驚,趕緊應了一聲。
彌生直接將稻草簾子卷起來掛到門框上方,又端來了熱水和木棉巾,浸濕擰乾,打算幫他擦臉擦手。
“我自己來就好。”原野有些不習慣了,趕緊拒絕。
自從他有記憶以來,哪怕還是個小孩子時都是自己洗臉刷牙的,還真沒有過多少這種經曆。畢竟他父親是個爛酒鬼,不管他不說,還經常喝醉了打他罵他,而他母親據說早早就跟人跑了,他連印象都沒有——他的整個童年時期大多是在大伯家和孟子奇家度過的,從小就比較獨立,有自主能力後,還真沒人幫他洗過臉。
彌生有些猶豫,覺得和她母親所教不同,卻也不敢強行幫忙。
原野也不管她,自己洗完臉,還給孟子奇仔細擦了擦頭臉脖頸,再取回自己的外套,把速乾衣給他蓋上。等他一忙完,彌生趕緊搶著去倒水,這個原野倒沒阻止,摸出一粒潔齒膠代替刷牙——這一瓶也就能頂一個多月,回頭還要考慮怎麼保持牙齒健康的問題,這年頭可沒地方找牙醫。
他心裡思索著又去穿鞋,順便把登山包背到了身上,彌生回來一看,驚訝道:“野原大人,早飯馬上要好了,您這是要……”
“早飯不急,我出去走走。”
“啊,這個……”
彌生有些莫名其妙,卻也不敢阻止,想了想小心地跟在他後麵。原野無所謂,徑直出了村子,過橋後沿著小田井川往山的方向走去。
三十分鐘後,他就站到了山脊上,重新望向伊勢群山。山間偶有淡淡氤氳彌漫,但離他當初遇到的濃密山霧還差得很遠很遠,當時他連三尺之外都看不清。
“野原大人,您這是要進山嗎?”彌生依舊跟在他身後,有些擔憂地問道,“深山裡有熊、山鯨和狼,您自己可以嗎?”
山鯨就是野豬,當初曰本天皇禁食肉食,主要禁的是四足動物,導致家豬在曰本都養絕種了,野豬也被迫改名換姓,成為一種魚類——當時曰本人認為鯨魚是魚類。
類似的還有兔子,兔子成為一種鳥,大耳朵就是翅膀,哪怕到現代,曰本兔子也是按“羽”論數量。
其中平安時代的陰陽師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導致曰本人以進食獸肉為不潔(類比為吃屍體,陰陽道認為屍體不潔,神社都不肯建墓地,喪事一直是和尚們在辦),使曰本民間不吃獸肉成為一種習俗,延續近千年,這也導致曰本古世代和中古世代的人普遍營養不良,一眼望去,一地一米四。
當然,這隻是習俗,人餓極了什麼都吃,並不是所有時候都不吃肉,尤其是武士階層,他們是吃肉的,甚至把肉當成一種藥品補品。
所以,曰本武士階層和平民在身高和體重方麵有著顯著的差距,有不少“高人”——身高能有一米七在曰本就算“高人”了,原野赤腳一米七九的身高,放在曰本絕對是“高人”中的“高人”,絕對的身高巔峰梯隊。
不過這不關原野的事,他才不管曰本人矮不矮,眼見山裡沒有起霧的跡象,轉身就又往山下走,嘴上對彌生說道:“不用擔心,我不進山,就是出來走走。”
彌生的身高才一米出頭,邁著兩根小短腿一路小跑跟他上山,氣還沒喘勻呢,結果原野在山脊上站了兩分鐘又要下山,一時越發莫明其妙,甚至有些頭暈眼花——營養不良造成的。
但她也沒辦法,隻能又跟在他屁股後麵回去。
原野沒看到山霧再起倒沒怎麼失望,他隻有抱有萬一的希望來瞧一眼,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如果山霧重起,他馬上回去抗著傻兒子進山,賭一賭能不能回現代,但現在沒起霧,那就開始執行生存計劃!
等走到了日比津村附近,他看到了昨晚天黑沒看清的環境。
村子圍著一圈粗木柵欄,一角還有一座簡陋的木製望樓,村子周圍則是大量田地,靠近小田井川的比較整齊,越往丘陵方向去的越零碎。
這會兒是冬末,水田基本是枯水狀態,裡麵布滿穀樁(收割稻子剩下的那一小截),也不知道是冬水田技術沒傳到這裡,還是這裡不適合這種農業技術。
田邊還有一排排的竹架子,上麵掛著不少稻草束。
這些也是重要的生產資料,想來是秋天收割稻子後,稻草就被掛在這裡風乾,隨用隨取,不用擔心腐爛發黴。
這也是來年牛、馬等牲畜的主要飼料,製俵(一種裝糧食的草編容器,也叫草包)、修補房屋、製作火把也都能用得著。
原野看著看著來了興趣,向彌生問道:“村子有多少田?”
彌生馬上答道:“有田78町2段。”
原
野愣了愣,一時不太習慣室町時代的各種單位:5平方尺為1步(高句麗尺),360步為1段(6×60或12×30,也因形狀稱為1條),10段為1町,1平方町為1坪,6坪為1裡。
這是當初曰本以唐朝均田製為藍本,實行班田製時確定的土地麵積單位,也叫條裡製,基本沿用到室町時代末期,中間有過幾次改動,換過幾次名字,但總體差彆不大。
原野在心裡默算了一會兒,覺得麵積有點小,感覺養活不了村裡那麼多人。
彌生似乎看出了點什麼,又小心翼翼補充道:“大人,村裡還有畠310多町,園140多町。”
原野反應過來了,這時候在曰本“田”單指水田,旱田被稱為“畠”,非糧食種植地則是“園”。
其中田還要細分為上上、上、中、下之類的等級,收成能相差一倍以上。畠也有類似等級,但還包括拋荒地和休耕地,而園、宅則是班田製的殘留,宅就是住宅地,園是用來種桑、麻(芝麻、胡麻、荏麻、漢麻等)、棉、漆、竹、藍草(各類染料統稱)等經濟作物的土地。
原野也無心深究曰本中古世代農業規劃政策,隻是好奇問道:“收成怎麼樣,交的稅……嗯,田佃……年貢多嗎?”
“還可以吧……”談到這話題彌生小心了一些,偷眼觀察著他的臉色,小聲說道,“聽我父親說,現在是五公五民。”
“要上交50%的收成嗎?”原野了然點頭,十稅五相對於後世個人所得稅、消費稅、城建稅之類亂七八糟加起來30%左右的稅率來說是多了點,但比他想象中要好一些,便又關心地問道,“剩下的應該也夠吃吧?”
彌生欲言又止,再次確認原野果然是貴人,絲毫不知人間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