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皇權之爭(1 / 2)

蘇府的馬車在門口停下,蘇亦行和太子走在前方。過了前廳,蘇亦行忽然停下了腳步,太子疑惑地瞧著她。

她仰起頭,輕聲道:“殿下,我想和爹爹說幾句話。”

太子點了點頭,蘇亦行轉頭走向蘇鴻信,低語了幾句。言心攸讓開身,看著父女倆向遠處走去。

太子和言心攸相隔不遠,他看著她遠去的背影,忽然詢問道:“伯母,先帝駕崩那年,行兒可在京城?”

言心攸轉頭看向太子:“在的。”

太子嘴角揚起:“果然是她。”

“她...怎麼了?”

“那年她在宮中迷路,遇到的人便是我。”

言心攸有些驚詫:“她失蹤了好幾日,我們一家遍尋不見,回來她便說自己是去了仙境。原來...是進了宮裡...可是後來我們循著她說的地方尋過,沒有發現入口。”

“我命人封上了。”

他那時其實很不舍她離去,隻是心中也明白,那時的他過於弱小,根本無法保護她。他封上那個洞口,便是想絕了所有的後路。自此腳下隻餘下一條血路,直通向九五之巔......

而那頭,蘇亦行和父親站在矮牆下,她緊了緊衣裳,欲言又止。

蘇鴻信溫聲道:“行兒,發生了何事了?可是有什麼難言之隱?”

蘇亦行搖了搖頭,思忖良久才緩緩道:“爹爹,那些四平州的流民,真的是流民麼?”

蘇鴻信的神色嚴峻了起來:“為何這麼問?”

“你說很早就將這件事上報了,還去了府衙內與上級大鬨了一場。可...可這一切都是爹爹你口述,並無實證,府衙甚至沒有派過人來查看流民的災情。前些時日我問過殿下,他說從未曾聽說過四平州的災情。這樣的事情,真的單純是靠瞞就能瞞下來的麼?”

“若是有心,也不是不可。”蘇鴻信垂下了眼眸。

“我還有一個問題。”

“行兒,若是陳年舊事,就不必再刨根問底了。”

“不是陳年舊事。事關鹿兒——”

蘇鴻信猛地抬眼看著她。

“鹿兒的家人真的是因為饑荒而死的麼?”

“是。”

“你騙我......”

“我——”蘇鴻信歎了口氣,“我是在保護你。”

“可我身處其中,若是對一切一無所知,難道不是更危險麼?”

紛紛揚揚的雪花忽然開始落下,冰涼地落在臉上。蘇鴻信靜靜地看著她,白色的水汽從口中噴出,他緩緩道:“說說看,你都知道些什麼。”

“那些流民,可是恭親王殘部?”

蘇鴻信緩緩閉上了眼睛:“你終究,還是都知道了。”

“我也隻是猜測。”

“不錯,他們確實是恭親王的殘部。那年恰逢四平州災情,隻是那災情並沒有那般嚴重。恭親王的那批殘部四處遭人追殺,最後來到三川州落草為寇。原本是想向我報仇。”

“所以他們起初並非是因為被驅趕得多了,不信任官府,而是因為一路被追殺,所以才會那樣?”

蘇鴻信點了點頭:“其實當年恭親王忽然造反,疑點重重。後來我一直在暗中調查,最終查明恭親王會造反,完全是受了奸人挑唆。可惜還未來得及將此事呈報給先帝,他便駕崩了。”

“您不呈報給當今陛下,是否是因為...此事涉及到他?”

“是。”蘇鴻信歎了口氣,“不過我原想著,皇權之爭,我何必牽扯其中。於是回三川州安生過日子,想著一世也不會來了。誰料你如今又牽涉其中......”

“那鹿兒呢?她究竟是什麼身份?”

“他是恭親王的義女,早年恭親王曾隨先帝親征,立下赫赫戰功。在軍中頗有些威望,與夏棣將軍也是忘年交。後來先帝命他戍守邊關,他漸漸培植了不少的親信。鹿兒的父親便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隻是有一次中了敵軍埋伏,他拚死將恭親王救了出來,自己卻死了,留下孤兒寡母兩人。恭親王便將鹿兒收為義女。”

“那鹿兒知曉麼?”

“看如今的情形,想必是知曉的。”

原來鹿兒被皇上寵幸,並非是意外......

“其實在鹿兒看來,皇上是罪魁禍首。可當年恭親王也並非全然無辜,他擁兵自重,一直想要當太子。先帝知道他的野心,卻也知他沒有什麼仁德之心,並不屬意他當太子。確切來說,先帝當年對膝下的幾位皇子都不滿意,反倒是極為重視他的皇孫,也就是已故的大皇子。可惜啊......”

蘇亦行沉默著,鼻子被凍得通紅:“爹爹,我想太子以後當皇帝。”

蘇鴻信心下一驚,瞧著她滿眼堅定的模樣,又覺得有些好笑:“說什麼傻話,這些事哪裡是由你來決定的?”

“我隻是覺得殿下若是當了皇帝,一定是個有仁心的好皇帝。”

“你這話要是放在從前,我是不信的。如今看來,殿下確實是帝王之才。可你想好了麼?皇權之爭可不是過家家的把戲,當年那一場仗,死了多少百姓。殿下如今兵權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