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他思緒萬分,長子楊朝棟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武夫。
讓他一度在繼承人之位上擔憂過,而如今楊可棟的表現。
讓這位世襲罔替的播州王,鬱結的心情放鬆了不少。
因為楊應龍在楊可棟的身上,隱約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隻是如今最緊要的麻煩還是田雌鳳,對這位愛妾,楊應龍十分喜歡。
如今愛妾全家骨灰都被自個兒子揚了,楊應龍頭大如鬥。
不過老父親的麻煩楊可棟並不知道,他也懶得知道。
此行收獲頗豐,不光補充了3000精銳中營士卒,還把軍餉的事情給解決了。
原本楊可棟手中有6400名士卒,戰損了將近500人,餘下5900人。
這其中除去騎兵營的2600名,剩下的都是普通步卒。
白泥縣城一戰,又俘虜了1000餘人土司兵。
再加上如今楊應龍撥給他的3000名士卒。
如今楊應龍手中人馬已經達到了10000人馬!
按照楊可棟先前定下每人月俸2兩的標準,這10000人光是每月軍餉便要2萬多兩白銀。
一年下來24萬兩白銀,隻多不少!
這還不算開支用度以及軍械消耗,養兵就是吞金,這話說的一點都沒錯。
月俸2兩,年俸便是24兩。
而24兩頂的上華北地區擁地50畝旱田的小地主,整整一年的田產收入!
這其中還不算馬匹成本和火器成本。
在白泥縣城之時,楊可棟曾與陸光廷還有林有民等人算過一筆賬。
此次於宸去西北買回來的馬均為蒙古馬,平均折合28兩一匹。
投入6萬兩白銀,共買了2100匹,加上從白泥長官司繳獲的將近400匹戰馬,攏共2500匹。
戰馬的養護成本,算一匹馬十兩一年,2500匹戰馬即為2萬5千兩一年。
火炮成本其實相比於戰甲就低的多了,一門虎蹲炮一般隻要十兩不到。
而中型的鍛鐵炮一般要十幾兩,大型的紅衣炮幾百兩。
鳥銃與三眼銃也很便宜,盔甲略微貴一些,青衣布甲一副約12兩銀子。
如今左營的士卒並非人人帶甲,隻有騎兵營的3000人有盔甲。
古語有雲“無甲不成軍,言兵事者必先治其甲兵”。
而再裝備7000人的部隊,盔甲就得花費8萬4千兩白銀,這還不算磨損與消耗的。
路長且艱啊。
楊可棟手中黃金白銀折算在一起大約有110萬兩白銀,42萬石糧食。
快馬返回白泥縣城以後,楊可棟即刻召集了陸光廷與林有民等人。
他要擴軍!
此時已接近酉時。
天色欲晚,太陽逐漸西沉。
得到通知的陸光廷與林有民很快便趕到了白泥縣衙,依舊是在正堂中。
楊可棟正襟危坐在圈背交椅之上,眼神淩厲的看著下方的幾人。
“陸將軍,著人通知龐雲海,讓他率騎兵營剩餘將士移防白泥城。”
“卑職明白。”
陸光廷應允了一聲以後,楊可棟又沉聲繼續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