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打掃戰場(求追讀各位)(1 / 2)

楊可棟看都沒有看一眼如同死狗一般倒在地上的屍體。

他收起腰間佩刀,俯下身子用手捧起雪擦了擦被血汙染紅的鎧甲。

等身上血水被擦拭的差不多以後,楊可棟才緩緩的站直了身體,隨後對身旁的陸光廷說道:

“將此倭的腦袋掛在我的馬上,然後再傳令全軍,打掃戰場,把一切能吃能喝的都帶走,休整一個時辰後,全軍朝會寧城出發!”

命令下達以後,楊可棟隨地找了處乾淨的石頭坐了下來,然後揮手將陸光廷招來。

“光廷,你且過來,趁著休整的時候,替我說說這倭寇的軍製。”

作為跟隨戚繼光與沿海倭寇打了許多年的陸光廷,自然對倭寇十分熟悉。

他也學著楊可棟找了處臨近的石塊坐下,隨後便緩緩開口說道:

“副宣慰使大人,這倭寇我也知之不多,不過最基本的軍製還是了解的,他們的首領叫做大名……”

隨著陸光廷的娓娓道來,很快結合腦海中前世記憶的楊可棟便對日軍的編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戰國大名們在進行軍事動員時,一般遵循如下流程。

首先由領主確定出征的部隊編成,其通常也被稱為“軍團”。

這個軍團並非是一個固定的編製,而是依據不同任務所進行調整。

對於實力相對較小的大名來說,通常往往隻能編組一個軍團,而這個軍團長就由其本人擔任。

在這方麵,日本戰國的中前期,基本各大名都是親自上去操刀的。

至於中後期,由於這時候大家都有錢了,地盤和人口也都更多了。

為此,像比如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人來說,他們往往不再需要自己親自上陣,而是編組若乾軍團進行更大方向上的戰略任務。

在這時候,軍團通常也分為“前、中、後”三軍,其中前軍即先鋒被日軍各級武士們尤為看重,認為是至上的武家榮耀。

軍事指揮官中分為本陣的“軍奉行”、“軍監”、“槍奉行”、“愷奉行”、“旗奉行”。

而下屬的“使番”統領為侍大將,後邊分彆是輕足步兵的足輕大將。

統領弓兵的弓大將,還有統領火器的火槍大將等等。

當然這其中也有騎兵和水軍,而剛剛被楊可棟看下腦袋的就是加藤清正手下的一名足輕大將,也就是統領輕步兵的。

聽完陸光廷的分析以後,恰好此時播州大軍也差不多休整完畢。

此戰收獲很小,幾乎等於沒有,這個女真部落隻有三四百人,屬於小型部落。

儲備的過冬物資自然也就沒有多少,不過也算是聊勝於無吧。

先前與這1000多名日軍激戰,損失了十幾名騎兵,傷了二十多人,其中大多是被火繩槍殺傷的。

不過好在大軍的軍備充足,傷兵救治比較及時,基本都沒有性命之憂。…。。

幾乎100比1的戰損比已經楊可棟十分滿意,戰爭從來沒有不死人的。

此番算是突襲,再加上武田弘義部正在劫掠,警惕性很低。

麵對騎兵與火炮也沒有掩體,有如此戰果不算稀奇。

至於日軍的那些兵器,楊可棟沒有興趣,倒是他們用的火繩槍,好像比他從四川雜造局買來的要更加好用一些。

上千人的日軍大約有三百多支火繩槍,收繳過來以後都分發給了火器稍差的步兵右營。

也算是一筆不小的收獲,此時已是下午,待到大軍整裝完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