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經曆過戰國亂戰的日軍戰力的確不俗,可也僅僅隻能掙紮兩下罷了。
激戰一個時辰以後,會寧城中屍骸遍野,殘存的日軍已經是強弩之末。
作為日本九州大名龍造寺家勇將鍋島清房的嫡子,鍋島直茂參加了數不清的戰鬥。
隻不過他從未想過,有一天會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被人圍困在城中。
在楊可棟下令將騎兵左右營的步兵投入戰場以後,局勢瞬間逆轉。
如今在會寧城中,已經達到了三比一的兵力優勢,這便是在訓練時楊可棟始終奉行的原則。
那便是集中優勢兵力擊潰敵人,以點破麵,不管雙方兵力對比如何,永遠要尋找以多打少的機會。
此戰便是典型,在羅耀與石光義的猛攻下,城中剩下的輕足已經死傷大半。
日軍多用雙手刀,即後世常說的武士刀,可惜的是播州軍模仿的是戚家軍的軍製。
最擅長打的就是這些倭寇,與同時期明軍擅用單手短刀不同,播州軍裝備了狼筅這種長兵器。
再加上鴛鴦陣的加持,即便是在夜晚混戰中,依舊保持陣型。
藤牌在前為第一層,狼筅為第二層,鈀為第三層,快槍為第四層,將槍柄倒放當作棒用。
鳥銃為第五層,改用長刀,短兵相接,三擂三吹,三喊三進。
等到第三進時全隊便不拘束於鴛鴦陣,儘數擁擠上前血戰,留守在城中的輕足們壓根就沒有見過這等戰術。
接戰下來死傷無數,播州軍的損失倒是很輕,戰損比驚人!
而且軍中嚴格令不許搶功,隻以敗賊為功,不許取首級。
終於在播州軍連綿不絕的猛烈攻擊下,四麵被圍的鍋島直茂力竭戰死!
這位馳騁戰國的名將,就這麼憋屈的死在了偏遠的兀良哈地區。
就連首級都被羅耀割了下來彆在腰上,城中殘存的日軍也悉數被殲滅。
戰前楊可棟便下過命令,不準倭寇投降,這些浪費口糧的牲口壓根就沒有留著的必要。
因此羅耀等人下手也不留情,即便是碰上意誌崩潰要投降的,也一刀結果性命。
等戰鬥徹底停歇以後,時間已經來到了子時,也就是淩晨12點左右。
將戰場打掃乾淨以後,楊可棟便領著激戰後的播州軍入駐了會寧城。
直到此刻,原先家家戶戶緊閉大門的會寧城中百姓才敢偷偷打開窗戶或木門打量一二。
夜幕中騎著高頭大馬的楊可棟很不滿的看了眼周圍的民居。
走了半晌,依舊沒見到這會寧城中的朝鮮人出來,讓他心中極為不快。
於是待走到城中署衙後,見到署衙內還未撤走的宴席,楊可棟怒火中燒。
他揮手招來陸光廷,隨後麵色陰冷的說道:
“光廷,給本使將會寧城中的豪紳老爺們都請到署衙一敘,就說本使要拜見拜見他們!”…。。
聽聞這話陸光廷身軀一震,與楊可棟相處兩年多的他自然清楚。
這是副宣慰使大人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