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做兩個。”康熙一點不客氣。
胤禛囑咐立刻就要去辦差的穀太監:“這個隻拿清水煮熟,味道最鮮。”又向康熙解釋為什麼沒進上,“種子太少,當初收獲後隻煮了一個嘗味道。”
康熙不可置否,回頭去找太後:“都是她安排的?”
“兒臣關注的較少。”胤禛道。
找到太後,穀太監也送來了煮好的玉米粒,齊布琛沒想到他們居然去看這些東西了,心裡有些忐忑。
當初想得太簡單,隻想著怎麼提高紅薯土豆的產量,後來對政治有了更深的了解,明白提升糧食產量會是多大的功勞、又有可能帶來怎樣的後續影響後,她就緊急更該了計劃,將培育花卉放到明麵上來,一方麵是掩人耳目,另一方麵也能積累雜交、育種、培優的經驗,等到合適的時候,再對紅薯土豆發起總攻。
這些都沒有告訴胤禛,也不知道胤禛是怎麼說的。
太後用了些玉米仁,笑眯眯的道:“這個弘皙應該愛吃。”
弘皙今年五歲,常被太子妃帶去給太後請安,也是太後最熟悉的重孫子,其他的都隻有年節時才見上一麵。
“甜的吃多了壞牙,皇額娘也彆太寵他了。”康熙對孫子雖不如兒子嚴厲,但也不讚成溺愛的。
太後笑嗬嗬的應了:“出來也久了,回去吧。”
她老人家發話,當然沒人能拒絕,隨著康熙離開,莊子內外一杆守衛也都撤離,一時間顯得空蕩了不少。
齊布琛總算能放鬆的癱一下:“你帶皇阿瑪去看那些作物了?”
“嗯。”胤禛有些不讚同地看著福晉的姿態,這也放鬆的太過了。
齊布琛當沒看見他的眼神:“怎麼想著去看那些了?”
胤禛也隻能無奈放棄讓福晉收斂一些:“皇阿瑪問起來,就順路去看了看。”
“那……”齊布琛試探道,“皇阿瑪說什麼了?”
胤禛搖搖頭:“沒說什麼。”頓了頓又道,“等這一茬玉米長起來,挑一些品相好的送進宮去。”
齊布琛有些不情願,因為控製規模,所以每一批裡能選出來的好品相本就少,全部用來做種子都不夠,如今再給康熙送,離最終目標又要遠好幾步。
“好吧。”齊布琛心痛的答應。
胤禛好笑:“就這麼心疼?”
齊布琛撇著嘴點頭:“除了上次煮那一個,我再沒舍得吃過。”
今兒一下霍霍了三個不說,以後還要損失一大批。
“真想吃就擴大規模,多種些不就是了。”胤禛提出建議。
齊布琛搖搖頭:“你都不知道暖房花銷多大,為那一口不值得。”
胤禛不解:“你也不用全放暖房裡種,開春了按季多種些也行啊,雖然比不得你暖房裡一年三收,但是量大,可彌補不足。”
“量大了,隨機性就大了,到時候培育出來的,誰知道是更好還是更差呢。”齊布琛繼續找理由拒絕,“我可沒那個耐心等三四年。”
其實雜交培育,樣本越多越好,但那是在現代有完善的監控機製下。而現在她什麼都沒有,隻有一群連雜交是什麼都不懂的農人,靠著經驗和細心慢慢摸索,積累和進步都很慢。
更大的麵積,就需要更多地人手,還有更多的銀子,齊布琛暫時不打算在這上麵花費太多,她還打算用這些錢從西方忽悠一點特殊人才過來呢,比如落魄的數學家、化學家、發明家什麼的。
她來這裡這麼久,最激動的不是見到康熙這些人,而是聽到牛頓還活著!在知道牛頓還活著的第一時間,她就異想天開能不能把這尊大神弄到大清來,可惜下一刻她就得知牛頓如今已經五十多歲了,他的身體承受不住此時長時間的跨海航行。
可惜了一下後,齊布琛就被打開了新思路,牛頓不行,或許其他人可以呢?這時候她就很懊悔了,當初怎麼就沒有把西方那些科學家的名字和生卒年都背下來,否則這時候她就能早早布局,將這些人才想方設法摟到大清來。
更可惜了。
不過齊布琛也沒放棄,這兩年與人合作海貿熟練了不少,她也開始派人跟船,掙不掙錢不要緊,要緊的是把西方那些最新的科學著作都給她帶回來,能拐人是最好,人和書都儲備下,以後有機會就在大清搞一搞科學萌芽。
工業革命離得還遠,但基礎科學的種子可以先埋下。
作者有話要說: 齊布琛【夢話】:牛頓大大,嗚嗚,我終於見到你了!能給我簽個名嗎?我還想要合照
胤禛:牛頓?一個西洋人,可以,爺這就踏平歐羅巴,倒要看看是什麼樣的男人讓福晉做夢都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