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了。”
竇樂是想明白了。
推理之後,李淵的話他可以理解,而且絕對是真話。
無論自己現在所處的是一個平行時空也罷,或者自己原時空也罷,李淵都有理由來做這個局。
李淵聽到竇樂已經想清楚,這才接著說:“你請了名士柳衝衝為大唐編一個士族誌,這個想法,妙,極妙。現在兄要告訴你的是,此事隻有你知,我知,我們來完成這個布局,有你相助,必會事半功倍。”
“事成,你要什麼,現在就可以提。”
竇樂回答:“往北三千裡,往西一萬八千裡,往東,日出之地必是我大唐國土,往南嘛,看清楚吧,那邊樹林中都有毒,不太好整。”
李淵起身,在竇樂肩膀上拍了幾下:“你有本事,往西十萬八千裡也可以。”說完,李淵準備離開,竇樂趕緊說道:“我得交待點事,這是,有罪。”
李淵回頭看著竇樂。
竇樂說道:“二郎退讓是我勸的,總感覺欠他的,所以我也想助他恢複原有的權勢。然後呢,我在皇兄身邊使用一點點小手段,關於尹德妃的。”
“繼續,接著講。”
“我讓蘇有福去請宮中的太監、宮女們飲酒,送禮物。打聽到侍寢的日子,我是故意去打斷她。因為,我聽聞……,她和太子眉來眼去。”
李淵聽完:“十天後,兄與她賞月,你接著辦吧。”
當李淵準備推門的時候,又轉過頭:“樂郎,不要有婦人之仁,若他們得勢,首先就是要你的性命。一位統兵即滅國的國舅,除了自家人,外人是容不下的。”
說完,李淵推門出去,順手帶上了門,沒打算讓竇樂去送。
李淵走後,竇樂坐在這小屋內。
腦袋瓜嗡嗡的。
歸結起來。
真正的曆史,厚重到曆史書永遠裝不下。
竇樂記得自己讀過春秋,曾經有一個事件,隻用了三個字記載:初稅畝。
也就是說,魯國開始耕田的畝數征稅。
這可不是小事件,想來當時國君與權貴,與大地主,朝堂之上,朝堂之外,經曆了多麼複雜的鬥爭,最終卻隻有三個字記載了這段曆史。
再想到大唐。
玄武門之變,也就是五個字,可背後的原因,竇樂都沒想到會是這麼深,也永遠不會記在史書中的深度。
李淵,用一個兒子,換來李氏皇族以及大唐的興盛。
竇樂坐在小屋內,一直到天光大亮,都在反複思考著。
不斷的用自己時空史書中的內容,來對比李淵剛才的一番話。
玄武門,竟然是如此一個驚天大局。
換一個角度來說,老李家借用了五姓七望的力量,事成之後又不想認賬,真他喵的夠狠。
不過,這才是大人的世界。
竇樂表示,自己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