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突厥人一定會南下(2 / 2)

李靖在旁說了一句:“國舅,不太懂朝堂上的事情。”

李秀寧點了點頭。

李靖對竇樂說道:“公主殿下離開韋澤關,因為韋澤關是聖人親自安排由公主殿下鎮守,所以需要請求聖人。”

“眼下,邊城調防。依唐律,聖詔、太子製、秦王製,有著相同的效用。依朝堂上默認的,在軍務上,國舅府開府,同時兼管晉、齊兩王府,所以製,可調兵馬。公主殿下也是開府的公主。”

(皇帝的旨叫詔,太子府的命令叫製。)

“換個國舅能明白的簡單說哪,今日調整邊城防務,除聖人親詔之外,就是太子府、秦王府都不得更改。”

李靖這麼一解釋,竇樂明白了。

自己是後世辮子劇看多了,動不動就跪,什麼高呼萬歲等等。

自己手上的印章,竟然權力這麼大。

竇樂又問了:“若是我搬到晉陽,專心對付突厥呢?”

李靖回答:“國舅開府之後,還兼任並州大都督,此官職不是虛職,而是實職,因為國舅配有大總管印信,晉陽這裡自然是國舅說了。”

“原來,是這樣。”

竇樂還真是不了解朝堂。

拿著竇樂的信印,李秀寧的信印,李靖快速調整邊城布局。

除靈州、雁門關保持野戰能力之外,其餘的地方,都做好隨時準備堅壁清野,回城全力防禦的準備。

也就是一旦開打。

無論突厥人往那時跑,除了靈州、雁門關兩地,其餘的全部收縮防禦。

特彆是朔州,還在加固城牆。

說到加固城牆,竇樂笑了:“我給你們看一樣寶貝,這東西我安排工匠已經研究了很久,雖然沒有完全成功,卻是可以勉強使用了。”

在調派兵馬的時候,竇樂開始在朔州城玩泥巴。

竇樂準備的材料不多,因為原先生產的地點在耀州,晉陽這邊還沒有開始建爐。

幾塊一丈長,一尺五寬,帶著五個碗口粗的洞。

內混有鋼條子。

就是竇樂兒時原時空農村蓋房用的樓板。

柴紹用大錘砸了半天,也沒砸碎幾塊。

之前,建城用的是石頭,再使用糯米、生石灰、石灰岩磨成的石粉混合,也算是一種混凝土。

卻是需要將石頭磨成整齊的方形。

或者是燒出巨大的方磚。

竇樂這邊半成品水泥的好處就是,可以使用不規則的石頭來堆起來,建築的速度、成本都會大大降低。

強度,更是成數倍往上增加。

為什麼要加固朔州。

因為這裡有大倉庫,光是存的茶葉就夠突厥人發一次大財。

晉陽城存的更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