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這交情自然是越來越好(2 / 2)

王裕的話說的直白一些就是,中原之外,皆蠻夷。

蠻夷,不配登堂入室。

王裕把話題扯了回來:“國舅,你還沒回答我,奴工何來?”

竇樂:“高句麗如何?”

“好,甚好。”

眼下,還沒有用工荒的問題,天下大亂剛結束,流民多到數不清。

王裕關心的是未來。

鋼鐵坊越大,需要的人越多,工坊掙的比種田多,自有田地的與他無關,他擔心家裡招不到佃戶了。

從山頂離開的時候,王裕將一份手稿交給了竇樂。

“國舅,請細讀,若不需要修改,就依這個辦了。”

“好。”

竇樂也沒看,順手交給了身邊的杜依藝。

回到城中後,竇樂也沒看那手稿,因為以他的文化水平,實在看不懂這種用詞高深莫測的古文,能大概理解意思,卻真的是修改不了半個字。

還好,府中有褚亮。

褚亮讀過後,也讓杜依藝再讀,發表一點意見。

褚亮對竇樂說:“國舅,這是一份萬民書。開篇是講述隋末天下大亂,生靈塗炭、民不聊生。而後大唐立國,還萬民以太平。接下來有一千多字,可歌頌聖人建立大唐的美德。”

“接下來,又用了一千多字,講述了因為大唐立國,還萬民以太平,今才有同安長公主在晉陽觀民間疾苦,太原王氏召集眾鄉紳,捐錢出糧,治水修壩,增加良田萬畝,為十萬畝田地提供灌溉的水渠。”

“最後,就是很隱晦的討封了。要的不是個人的封賞,是晉陽周邊幾個州縣的官,以及平陽少尹之職。”

竇樂接過翻看了好一會:“沒少尹兩個字呀。”

褚亮解釋:“這裡,大概意思就是,晉陽是聖人起兵之地,願輔佐共治晉陽,擴城立工,保萬民安居樂業。”

竇樂認真的讀了兩遍:“還好有褚公,否則我這個不識字的要鬨笑話了。”

褚亮把稿子還給杜依藝後對竇樂說道:“國舅讀的是天書,國舅所學,我等也不懂呀。”

“稿子要改嗎?”

褚亮:“幾處小細節,若是國舅為顯大度,便一字不改,用印附和。”

杜依藝也說:“褚公,我也讀完了,王家的小心思就是把他們擺在前麵,讓聖人以為,他們才是這次治水,以及萬民書的主導者。”

褚亮:“國舅還需要這虛名,既然一字不提,也一樣。是國舅來晉陽,才有這些的,聖人心中了然,無須提及。”

竇樂:“那就一字不改。”

“是。”

竇樂其實挺開心的。

太原王家,自己可以慢慢的拉攏,一起做生意,讓他們不斷的向大唐皇帝示好。

相信,太原王家與七望中另六望就會慢慢拉開距離了。

竇樂這邊一字不改。

太原王氏嘴上沒說,內心還是非常高興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