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了劉政會的意見。
李淵看著李世民。
李世民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這是一次考核。
考核他的大局觀。
而且,沒有人幫他出主意。
“兒臣,請命,前往餘杭。”
李淵問:“去了,要做什麼?”
李世民說道:“兒臣請命,皇家願節約開支,將那些不必的開支全部免去。宗室,若想身居高位,要麼憑學識,要麼憑軍功。先把李博乂除爵,收回賞賜給他的田地與豪宅。”
夠狠,先拿堂弟開刀。
李淵內心在罵。
李世民要這麼乾,世族們肯定樂意,也算是皇家的誠意。
但是呢,宗室們肯定罵的是自己這個皇帝。
李淵心說:我又想收他們的稅,但又不想節約,也不想減宗室的封地。可這麼一想,再想,三想,四想。
李淵無奈的歎了一口氣,他知道這種事情他若不退讓,估計就不是談崩這麼簡單,因為隻有他知道,他讓李建成和五姓、八貴,有過一份承諾,他們拿這事出來,自己更是受不了。
但這事,不能說竇樂有錯。
如真的能夠收世族的稅,大唐的國庫增加可不是一星半點,是數倍。
但壞處也有。
自己的花銷一定會受世族們聯手控製。
難受,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
房玄齡這時開口:“聖人,臣有一計。”
“講。”
“讓秦王殿下代表聖人與世家商討,國舅旁聽。秦王殿下可以增加一個條件,今年年底之前,國庫節餘歸皇家。”
“太原王氏,十億錢交給國舅,就臣打聽的消息,這十億錢他們今年的紅利約為七千萬錢至八千五百萬錢,臣還有一言,先請聖人恕罪。”
李淵點了點頭:“暢所欲言。”
“聖人,就算沒有今日之事,朝堂上也並非聖人一言堂。國庫用度,也並非聖人想用就能用的。今聖人是明君,若聖人子孫出一個漢成帝呢?這便是製衡。”
李淵問:“若是朕之表兄有這個製衡,便不會有隋末大亂,是不是這個意思。”
這話房玄齡哪裡敢接:“臣妄言!”
李淵又看向了高士廉。
高士廉微微歎了一口氣:“聖人,臣的提議怕是不合適,臣還在思考。”
“速講來。”
高士廉說道:“我是秦王妃的舅舅,此事應該回避。因為當下最好的辦法有兩個,先下詔,讓所有人回長安,在長安談。此法有卻顯得皇家沒有誠意,接下來會很難談。但太子眼下沒在長安,而且短時間內不可能回來。”
李建成確實短時間內不可能回來。
竇樂和頡利可汗祭天,喝個血酒,就各自閃人了。
但盟約、邊市條例、貨幣等等,都需要去談的。
甚至於,羊毛一擔標準是多少,一斤多少兩,都要雙方一起製訂標準。米一鬥多少,這鬥也要製出標準鬥。
當今天下,鬥的大小還是有些差異的。
甚至於,錢都不是統一的錢幣,還有使用漢、晉留下錢幣的。
總之,這是一個需要消耗心力,也需要大量時間去處理的大事。
高士廉說的清楚,他是秦王妃的舅舅,提出這建議的潛台詞就是,讓秦王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