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要回長安,因為大唐是上邦。
上邦代表的就是禮儀的標準。
小邦獻國書,依禮要在長安大唐的皇宮中有正式的禮節,在餘杭這裡不合禮。
所以,大唐皇帝李淵是不會見幾位使節的。
但,竇樂卻可以。
高句麗的使節先到,是在西子湖畔的一處空地。
這排場,驚的高句麗使節不由的就微微彎腰,低下了頭。
竇樂注意到,有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眼神中卻是渴望與驕傲。
高句麗這次使節團的規格非常高,正使是高句麗的大對盧,掌高句麗軍政大權,相當於獨相。
淵太柞。
淵太柞持節杖上前,眼神往兩側飄。
兩側,各有十四席,每一席後麵都有幡旗,上有字。
後有文士數百站立,再往後,鐵甲衛士列隊。
看幡旗上的字,淵太柞越看越驚。
他們高句麗與中原打交道也是有年頭了,中原的情況還是相當了解的。
這裡每一家,都是中原的顯赫大族。
族中,文可定邦、武可定國的人傑輩出。
那麼,坐在中間的,就是傳說中的,大唐國舅,以滅國而聞名。高句麗的傳聞就是,喜歡閒散的一位權臣,非滅國之戰,不領兵;領兵,必滅國。
而近來,最可怕的消息就是。
這位國舅請大唐皇帝遠離長安,來到一處小城,雖然不知道那小城有什麼特彆之處,但大唐皇帝與大唐最有名望的二十八世族祭天的事,卻已經傳遍天下。
就淵太柞聽到的消息,他們祭天就是在問卜,似乎與高句麗有關。
所以,他才急急的帶著國書來到大唐。
請曆法。
終於,淵太柞走到了適當的位置,單手扶著節杖:“外臣高句麗泉太柞,見過在大唐國舅。各位名士,有禮。”
褚亮起身:“代國舅回禮,遠道是客,今日國舅與友人論道賞秋。”
有人準備了席位。
淵太柞自稱泉太柞,僅這一句話,就讓在場的人滿意。
還知道避諱。
淵太柞依禮入席。
崔君肅衝著褚亮微微點頭,褚亮在仆役奉上茶點之後,開口說道:“高句麗與我大唐,是來修好嗎?”
泉太柞起身回答:“大唐立國,新皇登基,今日天下一統,高句麗前來道賀,並奉上國禮。高句麗與大唐從未有不悅之事,何來修好。”
好口才。
褚亮也不是白給的,立即說道:“隋禪位於吾皇,隋之事,便是唐之事。”
泉太柞:“高句麗請曆法,願與唐世代友好。”
竇樂的表情沒變,可坐姿卻是微微的變了一下,身體坐直了。
這話,竇樂感覺高句麗把他們放在和大唐同樣的位置,是國與國的邦交,而不是小國向上邦說話。
竇樂能聽出來,在座的那個聽不出來。
不過,既然不開戰,也沒必要立即翻臉,也沒必要爭這一時口舌之快。
王聃開口了:“老夫太原王氏,有一提議。隋遺落於高句麗之民,現可好?”
泉太柞其實也緊張。
他也怕翻臉。
聽到這話,立即就順坡下:“外臣在出使之前,已經安排人去尋找,有萬餘人,將禮送至大唐。此次來使,更是懇請大唐皇帝陛下,頒賜曆法。”
說完,泉太柞看著竇樂的表情。
他最怕聽到的就是京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