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國舅的第一份八百裡加急(2 / 2)

眼下,就兵部的數據,大唐全部的精銳隻有二十四萬人。

大唐,隻有二十四萬精銳。

少嗎?

這二十四萬,大唐給予的保障是,人均鐵甲,人均三騎。

也就是說,二十四萬副鐵甲,加上七十二萬匹馬,當然了,馬有很大一部分是馱馬,就是隻負責代步、運輸、負重。

真正的戰馬,眼下良馬隻有十八萬匹。

所以,二十四萬精銳,作為大唐的家底,真的很多了。

加上輔兵、雜兵,真的需要惡戰的時候。大動員,大唐可以組織起百萬級的強軍。

這二十四萬精銳,其中不算國舅府改為山海商會護衛的那些人,就是原國舅府親兵。

不過包含了國舅府管的大唐永業軍十八萬人。

這十八萬,眼下分為蜀地駐軍、幽州駐軍、隴西駐軍、洛陽的中原駐軍、江南的水師,以及隻剩下一半的晉陽軍。

人數最多的就是隴西駐軍,人數最少的是新組建的江南水師。

遼東軍,屬幽州駐軍的一部分,隻有五千人。

幽州的主力駐紮在渝關以南,也並非全部都在幽州城。

最後,還有五萬人不算人數,他們被定義為屯田兵,原蜀軍的五萬人馬。

李靖帶著兩萬五千精銳,加上輔兵、雜兵、後勤、輜重、馬夫、夥頭軍……,號稱十萬也不是不可以。

李績,帶隴西軍。

七萬精銳,晉陽軍為什麼少了一半,因為他們在這裡。

三軍加起來,李績這邊號稱三十萬。

李幼良的一切行動,都在獨孤順德與紅雲台的監視之下。

他每一步行動,都在被安排中。

李靖帶兵馬西進,李績悄悄的調動隴西永業軍,都準備給吐穀渾來次狠的。

說句不誇張的話,若真的軍令下,就這兩人,滅吐穀渾真沒難度。

隻是,滅吐穀渾沒意義。

李靖也看過地圖,滅了吐穀渾之後,許多地方無法占據,等同於送給了吐蕃人,對大唐沒半點好處。

就在大戰即將開始的時候,兩份八百裡加急分彆送到了李靖與李績的手中。

來自嶺南的信。

竇樂臨時改變了戰略。

李靖帶輕騎、李績也幾乎是同時,還有大軍的左將軍、右將軍。

四位李將軍。

李靖、李績、李藝、李孝恭。

四人都是帶輕騎,聚集在一起,討論幾個時辰,立即分開,李靖坐鎮中軍,前、左、右三位李將軍領軍出戰。

總數四十萬兵馬,其中九萬五千精銳,已經布下天羅地網。

竇樂信中就簡單幾句話。

保留吐穀渾至少一半的主力,引誘吐蕃入局,殺!

李靖是統帥,可以說這個位麵,最強的統帥。

他不太懂朝堂上的事情,可他懂領軍。

竇樂設下作戰的目標,他就想辦法,想儘一切辦法,完美的達成這個戰略目標。

其餘的三位李將軍更簡單。

作為大唐的將軍。

此時若竇樂說讓他們滅吐穀渾,再加上誰,誰,誰,他們也不會多想,領軍去衝殺便是。

喜歡大唐之國舅縱橫請大家收藏:大唐之國舅縱橫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