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太柞為劉文靜奉上一杯茶:“請教先生,我大高句麗的生存之道。”
這話說的一點錯也沒有。
就是生存之道。
泉太柞看的很清楚,唐人霸道,而唐國的國舅,更霸道。
劉文靜接過茶,淺嘗一口後放下茶杯。
劉文靜從竇樂身上學到了一點,忽悠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說真話。
句句都是真話,帶著絕對的真誠,忘記陰謀。
劉文靜說道:“首先要守,能守得住,才能生存。”
這話,泉太柞非常認可。
“但是。”劉文靜語氣一變:“要守也不易,須上下一心,才能談守的策略。”
“請教。”
劉文靜:“唐軍為何強大,太柞可聽聞近日關於武侯之約的傳聞。”
泉太柞點了點頭:“聽聞了,大唐的國舅發檄文,已經是天下皆知。卻是一時未深思,有何謀劃在其中。”
劉文靜:“這就是唐軍強大的原因,為戰而戰。”
泉太柞開始認真聽。
泉蓋蘇文卻是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
劉文靜講的慢,因為他要把重點讓泉太柞父子聽到。
“朝堂上的爾虞我詐是為何,是權、為利?大唐出現過太子與秦王府之爭,為的是皇位,為的是天下,說到裡還是為權、為利,這其中牽扯到太多人的利益。但國舅府獨立於這個怪圈之外。”
“唐軍的永業軍,為戰而生,為戰而富,為戰而樂。他們不種耕種,不經營,一生隻為戰而戰。朝堂上的一切無法滲透進大唐永業軍,永業軍生活簡單、富足。”
“大唐的國舅發檄文,卻不經朝堂,不經皇帝,不經監國太子。”
“大唐眼下的真相便是,皇權無軍權。皇權隻有民生,隻有土地,隻有商戶,卻無軍。所以唐永業軍強,強在無所顧忌,強在不受朝堂上的爾虞我詐影響,一切憑軍功去換取富足,換取財富。”
說這些話的時候,劉文靜一直在注意泉蓋蘇文的表情。
果真,這小子神情變了幾變,眼神中都帶著一絲興奮。
正如國舅所說,此子算是高句麗這一代少有的天才了。
劉文靜把話題拉了回來:“有一支強軍,由王室負責民生,專心作戰,才可談守。”
泉太柞默默的點了點頭。
他也非常清楚,朝堂上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非常影響高句麗士兵的戰鬥力。
劉文靜:“守,便要劃一條線,一條要拚上一切,可以死守的線。唐軍無法越過這條線半步,有了這個基礎,才可談存。”
“守住了,若三國無法一統,高句麗的也隻能苟活。”
“若三國一統,高句麗便要求發展,攻向大唐是取死之道。隻能不斷的積累實力。太柞可有讀過中原的史書,秦在苦寒的西北,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天下,除了不斷積累實力之外,也在等到六國衰弱才可發兵。”
“所以,一統三國,征服倭島,積累力量,以數代英傑的努力,才敢眺望中原,俯視天下。”
這番話說的泉蓋蘇文幾乎跳起來。
因為他聽到這番話中,缺失的一環。
那就是變法。
中原的秦,可以東出一統天下,一切都是從變法開始的。
高句麗是否需要變法呢。
可當他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劉文靜卻笑而不語。
再問。
劉文靜卻捧起了茶碗。
這個動作非但沒讓泉蓋蘇文沒有感覺不高興,反而開始思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