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軌倒是給了回應:“想打,不如看看有沒有辦法,讓劍南道可以廢除人丁稅,改為依田畝、工坊收稅。這才是打的基礎,許多蜀地為什麼願意去嶺南,背井離鄉的人,誰沒有思鄉之情。”
詹俊聽懂了。
若是可以讓劍南道廢除人丁稅,改為田畝、工坊收稅的話。
那些去往嶺南的人就算不回來,也會帶錢回來修繕祖業,為了將來落葉歸根做準備,因為不收稅,他們回鄉便沒有壓力。
若是依當下,回來就要交一份人丁稅,對於任何一家而言,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可若沒有呢。
嶺南眼下對東南半島,五年開荒免稅,之後半稅十年。
蜀地去嶺南的人,在那邊掙錢回來花。
詹俊懂了。
暗稱,竇軌這一招真是高。
隻是,用什麼辦法可以讓劍南道改變稅製呢。
要好好想一想。
去找新興的富戶商團聊一聊,相信他們也願意換新的稅製。
隻有老地主們不願意,因為他們地多,人少。
竇軌又說道:“我可以給國舅府寫私信,也可以寫公文上報,可寫信沒用,要有實質的東西。這不是家中小事,我什麼身份,怎麼敢影響這天下的大戰略。”
詹俊表示明白。
竇軌,也算是朝堂最頂尖的那一層,他是知道大唐下的大戰略方向的。
話說,竇樂想不想要一塊極品帝皇綠呢。
想。
可竇樂不會因為這種小愛好,眼下把兵馬、財富、人口投入了滇地的戰略中。
眼下最大的戰略,除了穩定西域,就是對半島作戰,而後延伸到倭島。
打倭島,竇樂連檄文的最終版本都想好了。
李秀寧、馮盎也知道。
當年在漢時,有漢景帝賜的一塊金印。
上書:漢委奴國王
此時,對馬島。
船隊是需要靠岸的,要補充淡水,還要找一些新鮮的野菜、水果什麼的。
李秀寧前往萊州。
她要和李世民討論一下關於銀山的事情。
這邊,馮盎領軍。
“大帥,島上兵,萊州兵馬有人聽得懂他們喊話,他們高喊發現韓寇。”
馮盎問:“什麼是韓寇?”
“問過了,半島在古時稱為馬韓、辰韓、弁韓,近幾十年也有新羅海匪前來攻打,所以這裡人稱為韓寇。也就是,認為我們是新羅兵馬。”
馮盎站在岸邊的石頭上,看著大海,聲音不帶一絲波動:“清場。”
校尉挺胸:“得令。”
有軍中司馬上前:“大帥,派兵卒行匪事,怕是日後在朝堂,這說辭有些難。”
銀山的事情馮盎肯定不會隨意告訴彆人。
既然軍中司馬問了,馮盎還是要給一個答案的。
馮盎說道:“漢,曾經賜倭島,為倭奴國。他們是漢的奴,沒錯吧。”
軍中司馬想了想:“似有此相關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