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時的延州分為東西兩城,是比較罕見的雙城結構。(?小書包小說網網)延河水穿城而過,將兩城分開。
延州城的西城駐有彰武軍節度府和延州節度判官署,同時延州軍方的最高指揮機構衙內指揮署也駐在西城,這些機構直接主管西城的民政軍務,權力極大。
相應的,西城內居住的大多是延州境內的達官顯貴名門望族,高家便是這些郡望士族的典型代表。
這些末代門閥把持著整個延州幾乎全部的經濟命脈和主要收入,也把持著延州地方的幾乎全部軍政大權。
因此,西城的城牆相對堅固高大,城防體係和治安狀況相對嚴密,城中駐紮有彰武軍主力四個營的兵力。
相比之下,東城城垣殘破武備不足,城中隻駐有一個左營兩百多人的兵力不說,就連稍微富庶一點的人家都沒有。
城中的主要人口大多是本地的貧困百姓和一些外地流民,還有一些南北往來販賣糧食食鹽馬匹等稀缺物資的商賈,為了躲避西城的高額過境稅收而取道東城。
西城方麵對流民的殘酷政策是流民們大多聚集在東城的重要原因。
東城設有膚施縣衙和延州節度觀察判官府兩個政權機構,李彬便是實際上的東城最高軍政官員。
因此在關中地區,一提起“延州”
其實指的是西城,一提起“膚施”
指的便是東城。
膚施縣東南有一座並不算險隘的大山,名叫豐林山,俗稱臥牛山。
延河水自山腳下蜿蜒流過,滋潤了山上的水土植被,因此一到春夏之際這座山上鬱鬱蔥蔥煞是可愛。
豐林山上有座寶塔,乃是唐代大曆年間修建,經過多年兵亂,已經頗為破敗,山高處還有兩座高台,一個是延州城外最高的一座烽火台,另外一座建設在山峰最高處的望寇台。
前是為州城示警之用,後卻是四麵觀察敵情之用。
因望寇台在峰頂,勢若高懸,星辰逼臨,故而又稱作摘星樓。
山腳下有一條大路,穿越子午嶺一路向北,可直達河套草原,這條路被稱作秦直道,乃是關中通往河套一帶最重要的軍事通道。
豐林山便矗立於這條大道之側,南麵可以俯瞰關中平原,北麵則將秦直道上的情景一覽無餘。
對於延州而言,這座山實際上是個戰略要地,原先周密做延州節度之時原本在山上駐紮過一營兵士,高允權接手延州後廢除了這個營的建製。
豐林山在這個時代還不是很有名,但是九十多年以後,在這裡成為抵禦西夏鐵蹄的第一線之後,將有一位極為偉大的人物來到這裡,在這裡建立軍寨,訓練士兵,並在山上修建起一座書院,名曰嘉嶺書院,這座山也因此人在山腳下留下的墨寶而改名“嘉嶺山”
嘉嶺書院後來又被稱為範公書院,因為那位修建他的偉大人物,便是被西夏黨項人稱為“小範老子”
的範仲淹。
xiaoshubao.net?[小書包小說網網]??豐林山上的寶塔在明代經過修繕,成為了一處風景勝地,嘉嶺山也因此又得了一個在李文革那個時代可稱如雷貫耳的名字――寶塔山。
當然,那個時候,延州早已經恢複了隋時的故稱――延安。
豐林山的山勢平緩,水土肥沃,十分利於農作物的生長,除了地勢因素之外,山上的坡地在其他條件上並不比關中平原上的土地來得差多少。
隻是由於亂世的緣故,延州境內盜賊頗多,商賈往來往往要結隊而行方才安全。
再加上北麵的黨項人年年南下搶掠,導致豐林山腳下的農人們紛紛逃亡膚施,而山坡上的農戶也日漸稀少。
到廣順元年,整座豐林山上隻剩下了一個叫做臥牛村的小村子,村中隻有不到十戶人家。
在這個小村子的旁邊,有數百畝上好的坡田地,其中四百畝由村中的人耕種,隻是他們的收成卻不能完全自己享用,每年收獲的莊稼有六成要送到膚施去交給延州觀察判官李彬老爺子。
這半山坡的地,並沒有一畝屬於村民,李彬才是這些土地的主人。
廣順元年十月初一,這個村子來了一群陌生的客人……??……??李文革擦著身上的汗,冷眼打量著身後這些一個個三分像人七分似鬼的活寶。
十八裡路程,整整兩個時辰,便將丙隊全軍跑成了這麼個德行。
開始還勉強成行成列的隊形,此刻早已散亂得不忍卒睹。
除了沈宸所帶的伍靠著相互攙扶拉拽算是全建製帶到之外,其餘的什伍幾乎沒有一個到齊的。
陸勳的親兵隊原來的兩名士兵一個沒到,隻有陸勳和李護兒咬著牙跟了上來。
魏遜帶的左翼跑丟了一個,他自己也險些在中途半路折回去。
全隊三十一個人,真正最後跟著跑到豐林山下的隻有十六個人。
隊副周正裕,什長劉衡、狄懷威,伍長趙群、楊利,全部掉隊。
十八裡路,跑丟了一半的兵員,跑沒了一半的軍官。
李文革心中一陣陣涼,越和這些士兵接觸下來,他就越地感到前途的艱難。
沒有錢沒有糧,要將麵前這些烏合之眾訓練成能打仗的強軍,這個難度還真不是一般的高啊……??到達山腳下的十六名士兵當中,有九個人扔掉了身上背的衣被卷,還有兩人扔掉了手中尖頭木棍。
李文革叫這兩名士兵出列。
他用淡淡的語氣說道:“你們現在回去,撿起半路扔掉的棍子,然後回來,我會在這裡等著你們。全隊都在這裡等著你們。若是撿不回來,你們就也不必回來了,我丙隊不要連武器都跑丟了的熊兵。當兵的沒了武器,便是丟了飯碗,這個道理,之前你們若是不懂,便從今日開始學起……”
說著,他又看了看那九名扔掉了衣被卷的士兵道:“你們也可以回去撿起你們的行囊背包,也可以不回去撿,本隊決不強求。隻是要提醒你們一句,今夜開始我們便要在山上駐紮過夜,沒有營房,沒有帳篷,露天睡覺。山上風大,誰不怕冷不懼寒,便不用回去撿鋪蓋了……”